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古今史家均认为“骄傲轻敌”是苻坚淝水之败的重要原因。考诸史实,淝水之战前苻坚并无所谓“骄傲轻敌”问题。从苻坚一贯禀性看,他是一位注重儒学涵养、仁孝规矩、虚心纳谏的政治家,骄傲自大非其性格特征;从前秦与周边民族关系上看,苻坚亦无骄傲轻敌之心,而对攻晋战争十分重视;苻坚战前的言辞并非一般的浅率粗直、骄傲自大的信口之辞,而旨在表明其政治愿望和攻晋信心,是企图达到激励将士的誓师性言辞。这些言辞并非毫无凭依,而是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内涵。通过苻坚和祖逖的比较,分析《晋书》的民族偏见和正统观念,还可进一步了解《晋书》为苻坚定“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2.
晋书音义》是一部音义类专书词典,其又音的性质与一般辞书不同。以文献考证的方式对这些又音加以分析,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归纳出以下几类:补充说明类、辨析读音类、区别意义类。对《音义》又音的研究能够更清楚了解该书的性质,也能得到一些辞书编纂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3.
据今3500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我国当代公认的最早档案,唐朝贞观二十年的《晋书》、《五代史志》等书籍的修撰放在了现代其实就是文书档案的集成.可见,档案是需要长期保存的,做好文书档案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时期形成的档案由于材质不同,对档案的保护要求也不同.文书档案如果保管不当,会缩短寿命,这就需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要针对文书档案的不同载体,采取先进的、不同的科学技术方法来管理与保护,以延长文书档案的寿命.  相似文献   
24.
文廷式是清末著名诗人、思想家。《补晋书·艺文志》是他的一部史志目录,其文献价值较大。文章试从考证史实、校勘文字、文献辑佚、提出新说等四个方面对《补晋书·艺文志》的文献学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5.
文廷式是清末著名诗人、思想家.《补晋书·艺文志》是他的一部史志目录,其文献价值较大.文章试从考证史实、校勘文字、文献辑佚、提出新说等四个方面对《补晋书·艺文志》的文献学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6.
唐修《晋书》采用《世说》入史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著名的公案,其褒贬毁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从接受史角度入手,在取舍与剪裁、统整与编排、订补与训释、赞润与篡改等四个方面,详细梳理《晋书》对《世说》的采撰实况,认为唐代史臣基本上是把《世说》作为一般史料来看待和处理的,其采撰行为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恰好说明《世说》在唐代业已成为一部知识分子喜闻乐见的通俗经典。  相似文献   
27.
陶渊明是我国伟大的田园诗人,他开创的田园诗派至今为人们乐道。但关于陶渊明的形象,包括描写他的第一篇诔文《陶征士诔》在内,《宋书》《晋书》《南史》都把他当作一位纯粹的隐士,关于他文学成就的描写则寥寥无几。考证这几篇文章对陶渊明的记载以后,不难发现,造成陶渊明隐者形象的原因除了魏晋隐逸精神的高扬,以及当时文坛盛行的骈俪的文风与陶渊明的文风不一致之外,还有史书撰者个人对陶渊明的定位。  相似文献   
28.
关于《世说新语》的文体,古今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从“小说”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以及《晋书》与《世说新语》的比较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并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9.
晋代书法以“尚韵”为特征,但缺乏大气磅礴和雄浑之感。究其因,是由于他们限于对作为客体的物的反映,而忽视对作为主体的人的表现,同时,文字性居其主导地位,艺术性居其次。晋书“韵”的发韧与生成:一是晋书之法的宽松灵活;二是笔致的轻灵娟秀,流畅自然。晋代书论正是按照这样的推演逻辑,完成其书法艺术的本体思考的。  相似文献   
30.
唐修《晋书》面世不久,即受到史论家的严厉批评。此书虽不能称为良史,但它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愉悦功能却是唐以后的史书所不及的。因为作者录载史事不是只作简单的排列,往往多用描绘之笔力图再现历史人物的仪态风神和性格特征,使其中许多人物鲜活地浮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仅从中认识了当时的历史,也得到了较强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