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3篇
教育   728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康杰中学创建于1945年,是以晋南地区革命家、教育家嘉康杰烈士命名的学校,占地面积500亩,有在校生4300名,教职工450名。六十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康杰精神激励学生,以丰富知识武装学生,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弘扬个性,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以烈士精神激励学生、以优良的校风熏陶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22.
晋南面塑作为一种可以彰显民族情感的传统民间艺术需要被广泛地再认识,本文认为这不光体现在传承人的使命上,更应当自觉地成为人们的心理共识和情感认同,民间传承同等重要。同时在时下传统文化复归的热潮中,作为能够用来定义地域文化特色的面塑终会自信地走向明天。  相似文献   
23.
24.
晋南北朝时期应用文体理论成就集中体现在应用文体地位及功用的界定、文体的分类实践、文体特征的确立、文体流变的探究等方面。此时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应用文体的现实地位,明确了其文体功能,凸显了其文体特征,梳理了其演变历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用文体理论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25.
张国刚 《中国文化》2014,(2):226-230
二十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在院系结构和人事调整的时候,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郑天挺先生奉调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主持系务。在郑天挺先生的率领下,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王作分为四段:王玉哲先生讲授先秦史,杨翼骧先生讲授秦汉魏晋南北朝史,杨志玖先生讲授隋唐宋元史,郑天挺先生讲授明清史。  相似文献   
26.
27.
文献记载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大量且较为集中出现在士人阶层,作为国家统治阶层的上层知识份子群体出现这种有违传统礼法伦常的服饰风尚,是这一时期复杂社会现状反映在士人精神诉求上的的映照,本文通过士人任情放纵的生活风貌,士人摈弃世俗名教、怡情自然而为,士人对优雅从容的气质风度的追求三个角度对魏晋士人的群体诉求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8.
在中国古代语境下,法律形式表述为"法"的形式是较为妥当的。所谓法的形式是指国家法的外在表现,其指向的是"法"的具体的、形式的层面。而魏晋南北朝法的形式变迁表现在法的形式的外部变化和法的形式的内部发展两个方面,主要包括科的形成、以格代科、律令分野、律学的发展、法典体例结构的变化及引礼入律等内容。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发展,强化了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为封建正统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体现了法的形式与内容的内在契合性。  相似文献   
29.
提起“美丽”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知道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物;在用于人物方面时,总是用来描述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子),而不能描述男性,如说“美丽的姑娘”、“美丽的女子”,而不说“美丽的小伙”、“美丽的男子”等。“美丽”似乎成了女子的“专利”,与男子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只是中古以来的情况,历史上并非一直如此。远在上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以前),“美丽”这个词是可以用于男子、描述男子的容貌的。也就是说,上古时期的男子同女子一样,也是可以“美丽”的。这种情况在典籍中时有反映,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30.
卞卡 《中外文化交流》2012,(8):60-67,98
传拓亦称椎拓,是中国特有的保存文献的传统方法,是用纸、墨和传拓工具从金石器物上捶印其文字和图画的技法。它发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华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近日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之一的《中国传拓技艺展》,即为展示此种技艺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供了绝好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