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老百姓》作为《晋察冀日报》在游击办报时期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副刊,始终坚持"为人民"的办报宗旨,采用多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战主张.时事童谣作为宣传抗战和保持抗战精神的重要资源,是民众动员的最好载体之一,"运用群众形式反映群众内容",体现了刊物思想动员的高度自觉,践行了"群众性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62.
在现代文学史上,孙犁一直被视为解放区“本土”作家,其原因大概是孙犁在冀中农村长大,在解放区“土生土长”.而实际上,孙犁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一直在接受现代教育,农村仅仅是其成长的一个“背景”,他的经历与赵树理等有很大差异,而与丁玲、欧阳山等则没有很多区别.如果说,赵树理等早年的身份认同是农民或农民知识分子,那么,孙犁则一直都自觉地保持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立场.因为经历、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孙犁其实与解放区“本土”作家在政治态度、对待大众化的态度等很多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将孙犁归入这个群体会导致对他的很多误读.  相似文献   
6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察冀的战火硝烟中,涌现一批杰出的战地记者.为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他们出生入死,鼓呼呐喊,书写了新闻史上不朽的传奇,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而丰厚的精神遗产.截至目前,学界对晋察冀战地记者的研究还极为薄弱和分散,亟待加强.本文在对晋察冀战地记者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就今后...  相似文献   
64.
陆文夫     
作家陆文夫,1928年3月23日出生于江苏泰兴县。6岁时,随全家迁至其父任职的靖江县夹港,进私塾就读。原名陆起贵,老师见其深爱读书,遂为其改名为“文夫”。1945年,陆文夫考取苏州中学高中部。1948年,他同时被上海两所大学录取,但家庭无力负担,故赴苏北解放区去参加革命。1949年1月,被分配到华中大学干部训练班学习。  相似文献   
65.
曹国辉 《出版史料》2003,(4):100-100
1948年4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来到晋察冀解放区的阜平县城南庄驻下。晋察冀日报社领导和编辑、通讯部门就在距城南庄二里近的新房子村。一天早晨,晋察冀中央局紧急电话要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去参加一个紧急会议。邓拓与毛主席见了面,毛主席与他紧紧握手,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开始收集实寄的军邮封片筒,涉猎清代、民国、解放区和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从收集邮票到收集实寄封,这是我集邮爱好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67.
68.
拜读《集邮博览》2010年第5期)《邮票购、领条》一文,颇受启发。很佩服作者通过这样两张小条,解读出它所反映出来的建国初期机关财政状况和开支制度方面的社会问题。真可谓“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69.
座机一阵铃声,打破了客厅里春节清晨的宁静。我拿起话筒,传来山东济南张振珊女儿的声音:"爸爸昨天去世了,妈妈要我告知你一声……"哽咽的语音篓时使我的脑袋"嗡"地一下,一片空白。回过神来悲痛不已,眼眶湿润,张振珊好友走了,那么突然,令人不敢置信。"什么时候开追悼会,我赶过去!""妈妈说你不要来了,只是告诉你一声。"振珊女儿不愿将日期告诉我。一整天,振珊的身影在我脑  相似文献   
70.
丛鑫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14-116
诞生在民族解放战争硝烟中的晋察冀诗歌应时而生,生死存亡的呼唤和感时忧国的文化传统使得晋察冀诗歌放弃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而更多的抒写战时群体的生活感受。晋察冀诗歌以时代代言人的角色参与到战争的洪流中,其群体关怀的情感特征在中国新诗历程中显示出其特异的抒情个性,并以这一抒情个性和中国现代抒情诗传统融合进而强化了群体关怀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