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烛之武退秦师》课本译注:“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乱,指打完仗后军队散乱。易,替代。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人教社2007年3月第2版课标本语文必修一)译注既全面又细致,但把“乱”释为“打完仗后军队散乱”.似与课文原意相悖,值得商榷。语出篇末晋文公回答子犯“请击之”的话:  相似文献   
32.
曾祥辉 《考试周刊》2010,(36):43-44
晋文公重耳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诸侯,其从早年流亡到即位、称霸的历程亦是先秦历史上重要的一页。虽然晋文公的功绩和过人之处历来得到广泛赞许,但是文献中的许多细节亦揭示出晋文公性格中所欠缺的一面。  相似文献   
33.
2008年,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挑战,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逐渐离我们远去。又逢清明,让我们一起了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感受传统节日强大的凝聚力和其承载的深厚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34.
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长期争霸的关键一战。据《左传》记载,晋文公和楚令尹子玉在战前都曾做过具有象征意味的"梦"。从政治视角来解读,晋文公借此建构个人正面形象和战争合理性,坚定了全军必胜信念;子玉梦遇河神而不祭,却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背后反映出楚军众心不一的窘境。在晋楚争霸的大背景下,作为潜意识行为的"梦"被赋予了政治色彩,不仅预示着战争走向,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战争进程。  相似文献   
35.
李桃兵 《语文天地》2013,(12):12-13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鼓动如簧之舌说退秦军,尽显春秋时期纵横家风采。秦穆公率秦军随晋文公伐郑,在烛之武一番游说下又立即撤军,并且派人帮助郑国守土,如提线木偶,  相似文献   
36.
“足下”一词的由来,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晋公子重耳流亡齐国时,有名士十余人相随。在极其艰苦时,介子推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烹与重耳吃。等到重耳返晋复国时,介子推因家有老母,归隐绵山(现山西省境内)。重耳执权,始为晋公,对相随人员尽皆封赏,惟独将介子推遗漏。  相似文献   
37.
陶渊明《乞食》诗是魏晋风度在诗歌中的集中体现。这首表现陶渊明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的诗歌至少从三个层面展现了魏晋风度的内涵:一、真率自然,不滞于物;二、意气相投,知己情深;三、坚守节操,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38.
傅山是明清之际著名的爱国学者、启蒙思想家、诗文作家,同时又是远离南方文人创作集团的廖若晨星的北方知名剧作家之一,这种独特的身份赋予他的剧作许多不同流俗的特点,值得我们研究。傅山的剧作《齐人乞食》属案头讽刺剧,旨在讽刺清初汉族理学士人的变节作官,抒发自己由民族气节而发的激愤之情。《八仙庆寿》的体例属当时民间流行的别具一格的敬酒祝寿剧,具有一定的可上演性,作者在阐述养生之道的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救时讽世、愤激避世之想。  相似文献   
39.
战国时期以前,臣下对君主用"足下"相称,意为"您"。战国时期以后,"足下"就是用于称呼的敬辞了,不仅是下称谓上,同辈之间也可以用"足下"来称呼。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刘敬叔《异苑(yuàn)》卷十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导致  相似文献   
40.
三话清明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此时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是作为节日,是在唐朝才正式确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