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12.
正朗读,是诗歌阅读教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逐步理解诗歌情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尽情地投入到朗读之中,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指导甚至示范,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诗歌丰富的情感。一、理解诗歌情感(一)了解时代背景"诗意就是心声。"作者是社会的人,他的坎坷荣辱等经历会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所以,"知人论事",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感情,更好地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名句妙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我以为都没有切中要意。领会这一妙句之“眼”在哪里?在“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伤”字上,在“酒醒”之后的“愁更愁”上,一句话,在于借物寄情的贴切,在于烘托渲染手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即包括客观生活,也包括主观生活。一般来说,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将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化在写人叙事中,通过人物形象和典型的事件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叙述了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诗歌中写人叙事的同时融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  相似文献   
15.
"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永恒的意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可见,"月"可分为"残月""明月""淡月""新月""缺月""皓月""斜月"等。"月"真的有这么多形状吗?非也。其实,这些不同的月就是作者借以抒情、思乡、言愁的意象。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自谓:"对大自然的迷恋,似乎已经成为我从小的一种天性。"他对季节特别有感触,写下不少有关季节的散文,而且总能给人别样的审美享受。比如,《北平的四季》:"冬季──伟大幽闲","春季──短暂葱笼","夏季──清凉舒爽","秋季──沉静悲凉";《江南的冬景》:"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可以读出不一样的季节,不一样的郁达  相似文献   
17.
团扇旧     
词语无边之中,团扇似一枚印章,盖下来,就是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团扇,团扇,说完光影就慢了下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写下“团扇”,还会停不住想写出:罗裙、卷帘、炉烟、花影、暗香、胭脂、屏烛、纱帐、钗环、云鬓、栏杆、扑蝶……当然还有“天如水,扑流萤”。此时,月光也倒了下来,像蔷薇花影那样使人生出闲愁。  相似文献   
18.
成旭梅  陈彦米 《师道》2015,(2):55-57
中年篇在一个清朗且阳光的早晨,喜欢面对一丝丝娇慵的绿萝,坐在轻轻晃摇的藤椅上,打开我的书,光线的波点在书上轻俏挑逗,指尖缠绕宛转着花的香芬,翻过一页,就是春天的收藏。这是我的中年——只是到了中年,才会细腻了生活的触感,去向一段清闲的时光致意。我们的生活冲动总是莫名其妙,我们的忙碌只会增加空虚,无休止的人群扎堆狂欢完全没有任何理由也就不会留下  相似文献   
19.
正《桥之美》一文,虽然描写了形态各异的桥,但无论从语言、景物,还是审美来看,较之其它说明文有诸多不同之处。严格来讲,这是一篇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以绘画者视角,从空间构图、情感抒发、语言感染力三方面来展现"桥之美"。一、文字如诗,品读其美《桥之美》一文摆脱了一般说明文重视逻辑与科学说明的桎梏,运用美学构图来描写桥的不同形态。(一)品读诗意。在这篇说明文中,作者没有给"桥"下标准化的定义,也没有列举数字、建造特点,而是从"桥"的整体美感入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柳永,我们很可能会想到一个风流倜傥的帅哥,会想到一个玉树临风的才子,会想到一个对酒当歌、笑傲江湖的达人,更会想到一个缠绵悱恻的多情诗人。可以这么说,最能代表柳永多情的作品应该首推《雨霖铃》。《雨霖铃》意境优美,感情凄切,情意绵绵。开头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