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827篇
  免费   1040篇
  国内免费   1739篇
教育   621175篇
科学研究   24101篇
各国文化   384篇
体育   10759篇
综合类   17584篇
文化理论   1910篇
信息传播   21693篇
  2024年   2390篇
  2023年   9461篇
  2022年   10860篇
  2021年   13703篇
  2020年   10793篇
  2019年   11430篇
  2018年   5651篇
  2017年   9393篇
  2016年   11249篇
  2015年   18951篇
  2014年   50341篇
  2013年   41560篇
  2012年   50415篇
  2011年   55193篇
  2010年   48440篇
  2009年   48695篇
  2008年   52164篇
  2007年   41588篇
  2006年   34012篇
  2005年   31598篇
  2004年   31504篇
  2003年   29893篇
  2002年   25397篇
  2001年   20646篇
  2000年   16996篇
  1999年   4539篇
  1998年   2828篇
  1997年   1904篇
  1996年   1411篇
  1995年   976篇
  1994年   857篇
  1993年   672篇
  1992年   640篇
  1991年   465篇
  1990年   399篇
  1989年   31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7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9篇
  1950年   9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各种教育流派在观点与主张上难免存在对立与矛盾,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中和”教育思想,兼听则明。“中和”思想既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论的中国化主张,更是教育的艺术性的体现。中和教育思想能使教育者的心灵更加开放,“执其两端,允执厥中”。中和教育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合乎情,中和教育需要教师怀有美好之情、自觉反思之情、生命意义之情,其情应“发而皆中节”;二是合乎理,中和教育倡导教育者的言行合乎价值理性,注重对教育终极目标“真善美”的追寻;三是合乎法,中和教育倡导教育必须顺乎儿童之法、教育之法、自由之法,基于儿童视角,立足儿童本位,站稳儿童立场。中和教育实现的关键在于帮助教师成为一名“明智”的教育者。“明智”的教师拥有以善致善的方法,引导学生通往幸福之路;拥有生成的智慧和能力,以“非对象性”的眼光进入学生的当下与未来可能的生活;能切己体察,反思自身教育实践的合情性、合理性、合法性,生成教育机智,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982.
我国基础教育分流机制主要依赖于两次考试选拔,即中考和高考。中考是作为高考入场资格选拔赛而存在的,随高考改革而变,但是中考具有自身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并非高考附庸。目前,中考和高考都进入制度变革的关键期。新中考和新高考制度设计均取得较大幅度的进展;然而,由于制度变革设计缺乏协同,两者的变革出现各自为政、趋同化、繁琐化的趋势。两种考试改革叠加的后果是加固学业分流的壁垒、加剧学业过度竞争、放大教育不公的累积效应。为此,必须以系统思维和协同治理的视角来构建中考和高考协同变革的蓝图,以提升质量、保障公平、弱化分流为主要目标,建构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简化中考制度设计,建立中高考制度协同变革机制。  相似文献   
983.
《在线学习》2021,(9):65-67
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打破社区教育信息化瓶颈,在教育理念、机制、模式、体系等方面开展持续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区教育信息化之路.  相似文献   
984.
乡村教育振兴面临振兴什么、振兴何往与振兴何为三重追问,存在遮蔽乡村与教育之间联系的风险。乡村教育振兴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时间维度上,现代化进程中对“乡土传统”的找回;空间维度上,城市化运动中“城乡”正义的彰显;主体维度上,乡村教育主体自觉性的激发。振兴乡村教育需要重建教育的乡土性,通过教育目的的乡土认同、知识的伦理重建、行为的实践自信和师资建设的流动逻辑,从价值引领、制度建构、行为改善和体制保障上寻求乡村教育的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985.
教育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以确认和保障公平优质受教育权为问题导向的独立的领域法。这决定了教育法典应当是一部独立的领域法典,而非行政法典的一部分。教育法典体现出领域法的综合性、交叉性特征。我国教育法典编纂模式存在体系型和汇编型两种可能的选择,但体系型模式与教育法的领域法地位有所冲突,教育法典编纂宜选择汇编型法典化模式。为避免汇编型教育法典在立法实践中“退化”为随意、离散的教育法律汇编,教育法典编纂应做到“形散神聚”。总则编依次可由基本规定、受教育者、教育行政主体、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教育与社会、教育权利与义务、教育基本制度、法律责任九章组成,分则各编则可以采取涵盖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促进、特别教育、教育考试、教育评价、涉外教育、其他教育的八编制。  相似文献   
98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责任思想,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在推动传统责任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中,要辩证认识传统责任思想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中的价值,深入挖掘传统责任思想的现代意蕴,使传统责任思想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自信之源和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987.
988.
"移动互联+大数据"背景下,教学模式正在悄然而迅速地发生变化,并以个性化、随意化、碎片化、宽泛化的样式提供学习服务.混合式教学模式较适合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在高职工科类集中实训课程中,同样能发挥其优势,使技能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  相似文献   
989.
将传统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文化融入高职生职业教育,有利于增强高职生的职业自信、文化自信。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传统技术文化可通过专业技术知识融入、通识教育中的针对性融入、活动及竞赛中的内置性融入、校园环境中的无形融入、视频观看的主题融入等路径,充分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技术文化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90.
红色资源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史征程,承载着我们党波涛汹涌的革命史、英勇顽强的奋斗史、不畏强暴的斗争史,具有价值引领、情感熏陶、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有形、有感、有效地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采用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红色资源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育人价值,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方式,提供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育人素材等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