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125篇
科学研究   161篇
各国文化   108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381篇
文化理论   72篇
信息传播   44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953篇
  2013年   648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1057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981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对李白《月下独酌》不同英译本在形、意、神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表明诗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可译的,只能是创造性的移植;但这种创造性移植也有一个原则,即“力求近似”,在形式与意义近似的基础上做到神似;文章旨在找出中诗英译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2.
23.
24.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得罪显官豪门而被罢官。擅画兰竹,“扬州八怪”之一。他的题画竹诗与竹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其题画竹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名句,使郑板桥的题画竹诗更显示出鉴赏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是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主要是写一种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千百年来传唱不绝,透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味。历来人们对它的品味也多以“悠然”着手,言人之悠然超脱。苏轼  相似文献   
26.
语文教师复习《诗经》中相关篇章时,往往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常说的‘诗三百’是指哪一部书?”可是,一次公开课上,这个老问题却引出了个“新问题”。当执教者征寻学生疑问时,一个学生质疑:其它国家有无“诗三百”? 意外的这一问,当时就引起了执教者的注意、听课者的兴趣。课余,  相似文献   
27.
剥皮诗,是指套用现成的诗歌形式,略作变易增删而写成的诗,多用于嘲讽戏谑。剥皮诗的特点是利用人们对原诗颇为熟悉的背景,“迎合”读者的亲热心理妙袭巧易,铸成新篇。用语多俏皮诙谐,令人解颐,冷嘲热讽,不乏思想深刻之作。这里介绍几首,以博一粲。宋代诗人林升有首嘲讽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却依然醉生梦死的  相似文献   
28.
示儿诗摭谈     
李秉 《语文知识》2000,(11):17-19
示儿诗中最令人注目的首推陆游的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一生志在恢复失地,临终之际仍不忘对儿子殷殷叮嘱,一  相似文献   
29.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战争诗,是秦国士兵抵御外族侵略的军歌(一说是秦国帮助周王抵抗外族侵略的军歌)。全诗充满爱国情感,表现了士兵们英勇抗敌的精神和激越豪迈的气概。《诗经》中的战争诗,除了叙写战争之外,还有的表现征人的厌战及怨恨情绪(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有的描写思妇怀远(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有的表现征战及繁重的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如《邶风·式微》《魏风·陟岵》)。为什么《无衣》会表现出与以上诗歌不同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30.
“王允赤心托红粉,致令董吕成矛盾”,整饬的诗行表达了一种历史的庄严感。“善恶书于史事,毁誉流于千载”,董卓倒行逆施的恶行和貂蝉以身取义的正举应同载史册。然而,翻检历史文献,并无貂蝉之人。“董卓之乱”是“黄巾之乱”后的大事变,谨守实录原则的史官,应不会修改这一重大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