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海萍 《红领巾》2004,(2):39-41
通过分析罗杰·奇灵沃思心灵的发展阐述了霍桑所表达的宗教意识,认为霍桑对“善“与“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充满了矛盾的:他既将“恶“的起因归咎于清教对人性的扼杀又戴着清教主义的有色眼镜,对旧的道德观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认同.霍桑宗教意识的矛盾性与其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师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行为作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评价可以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荣誉感,褒奖和强化正确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评价是教师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徐圣婕 《新读写》2011,(7):63-64
背景:《新民晚报》曾载过这样一件事:在郑州中原区金水河岸,一名10岁左右的女孩儿玩耍时掉入2.8米深水中,河岸边的二三十名路人围观,却只有商名男子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女孩儿最终得救了。这两名救人者事后悄然离去。一个星期后,有人证实。见义勇为的周林生、赵庆(记者注:均为化名)其实是常在附近活动的小偷。  相似文献   
14.
论身体尺度     
几千年来,人的异化已经导致精神和身体易位,以致现实中,早已不是"身体是万物的尺度",而是功名利禄成为评价一切人和事的标准.体育也不例外,其中,金牌几乎就是一切.至于是否损害身体、危及生命、及至违法乱纪几乎完全置之度外.其实,身体才是评价一切真假是非、美丑善恶的根据和尺度.立足身体一元论、身体创造学和身体审美观,重新审视一切,将有着颠覆和改写人类历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王子之逝     
法国作家圣·埃克逊佩里的《小王子》自问世以来经久不衰。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主要因为它不是一部简单的童话,而是一部哲理童话,它溶入了整个生命哲学,阐述了“驯养”等人生哲理。本文重点分析文本的叙述可靠性,亦即小王子之死。作为至善的代表小王子终究遭遇到恶。面对恶,小王子亦无力。但为了履行对玫瑰花的责任,小王子只能被恶吞没。  相似文献   
16.
就人类整体而言 ,善是最根本和伴随人类始终的。恶则是非根本的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孟子先天性善论有合理性和深刻性 ,但过分理想化 ,轻视了现实之恶 ;荀子论证了现实之恶产生的根源 ,又设计出控制的方案 ,但却以牺牲人的道德自律为代价 ,忽视了人“神性”的一面。宋儒用“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调和孟子和荀子的理论 ,弥补了他们各自的不足 ,虽有神秘主义成分 ,但对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不同运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善良是一种修为- 母亲曾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个年轻妇女推开商店沉重的大门后,一直等到母亲进去后才松开手.母亲道谢的时候,她却连连摇手说道:“我的妈妈也和您差不多年纪,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时,也有人帮她开门.”  相似文献   
18.
超验主义的人性观对美国清教主义的性恶论形成极大的冲击,为美国式个人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爱默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晚辈的梭罗吸收了爱默生的人性观,但又在善恶二元论上持有不同的见解,如果追根溯源,将不难发现二人与基督教传统神学之间的不同归属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性问题是董仲舒与王充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二者从最原初的生存状态着眼对性做出概念阐释。在善恶来源方面,董仲舒以阴阳定善恶,提出性生于阳为善,情生于阴为恶;而王充以渥泊(厚薄)作区分,情性同生于阴阳之气,禀得渥者为善,禀得泊者为恶。董仲舒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王充同样明确将人性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他们认为,中人以上、以下之性不可改变,可以改变的只是中人之性。基于这一理论,二者主张通过教化(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来改善人性,以期实现风尚淳朴、社会安宁的大治局面。  相似文献   
20.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生活情境中得到释放,创造兴趣无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运用生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经受认知上的挑战,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利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