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3465篇
科学研究   44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09篇
综合类   217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51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我国的简易事诉讼程序愈显弊拙,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业发展的要求相去愈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理论与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52.
“教育学的重构”首先要展开对问题的研究和悖论的揭示,它不仅构成对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思想深度与智慧、勇气的最大挑战,同时也为重构新的教育学勾勒出大致的蓝图并预测其未来可能的走向。教育学重构有宏观的动因与文化背景,第三次知识转型引发了教育学“地震”,而且教育学的重构会涉及到一些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历史教学》2005年第1期刊载了徐新的《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特点》,文章提出的岳麓版《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学目标样案虽然大有可商榷之余地,但却引发了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向新教材的课时历史教学目标的具体转化问题。此前,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朱汉国在《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中业已涉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Mathematica在几种几何图形绘制中的应用,提出了获得空间旋转曲面的参数方程的一般方法,并给出了用Mathematica绘制空间旋转曲面的实例的源代码.  相似文献   
55.
基于服务理念下,重构和创新高职数学课堂体系有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集中探讨了基于育智和实用服务理念下的有效重构策略,以期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56.
教学管理制度应该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有机构成。但现实中由于对教师群体人性认识、对院校组织属性认识以及对制度内涵和存在形态认识的局限,导致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结构要素、作用机制以及功能的失衡。地方本科院校管理者应该在尊重教师群体本性、院校双重系统组织属性以及制度多重构体属性的基础上,通过管理双方群体良性认识氛围的形成、群体互动模式的优化以及双方素质的共同提高来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向"弱教务、强文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7.
江泽民同志强调:“我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庭和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这是十分重要的现代教育原理。但家庭和社会特别是家庭应如何与学校相互协作,共同来关心和支持儿童的教育,这是教育理论界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基于三坐标测量的复杂曲面边界线的获取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利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曲面边界线、获取曲面边界点数据和构建曲面边界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在审美实践中 ,审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意象重构 ,通感鉴赏便是一种优秀的审美方法 ,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0.
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嬗变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嬗变过程,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哲学体系的重构,认为90年代以来,学者们能够立足当代哲学的思想平台展开思考,具有充分的理论个性,呈现出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体认,这些不同的体认之间是补充性的关系,应当进行有效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