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004篇
科学研究   130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212篇
综合类   163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30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洋洋洒洒的《醉翁亭记》,把一个自传性的醉翁形象鲜明而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脍炙人口不在话下.醉翁之意意在何处,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对《醉翁亭记》中的醉、乐之美的研究,会对现在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2.
在文学世界里,写人物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艺术分支,如何写好人物的感情,使感情表现的越发深刻,这是古今文学作者在创作时所面临的问题,以人物的"乐"来反衬人物的"悲"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写作手法,也即是人们常说的"以乐写哀"。  相似文献   
33.
游幕是桐城派士人的重要治生方式。桐城派士人从事文幕者较多、功名较高,且高级幕僚较多。他们的入幕有自荐及他荐的方式。为幕之道有多种表现,既注意保持与幕主的距离,又强调独立人格,重在自保。幕僚的收入差别较大,高级幕僚的收入不在某些官员之下。  相似文献   
34.
"苦"观是佛经中极为重要的义理,贯穿在早期佛经的四谛观中,但是佛教传播日久,各派之间义理分歧,各自为是。《成实论》的出现就是因为当时的佛教学者不满于当时各家各派对佛陀教义的纷乱阐释,有心重新组织四谛的义理,显扬佛教的基本教义。而在它的苦观论述中,则是着重从受的角度来说明苦,即苦、乐、不苦不乐三受皆是苦因,乐受是假相,不苦不乐受亦是假相,真实的只有苦受。故,要获得佛经智慧,或者摆脱由三受引起的贪嗔痴等烦恼,需要对诸受作真实的观想,认识到诸受只是苦受,才能趋向泥洹。  相似文献   
35.
作为学衡派最早的创始人梅光迪,在当下学衡派名声日隆之时,其名却隐而不彰,显然与他著述传世不多有关。与民国同时代学人相比,梅光迪本身就"述而不作",惜墨如金,著述相对较少。同时散见于各报章杂志,搜求不易。  相似文献   
36.
近代天津是个名校林立、教育家辈出的地方,许多名校历经百年沧桑而依然兴旺发达,许多教育家开创近代中华教育之先河而影响至今,成为全国教育的典范.解放后,在天津市的基础教育界出现了一大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教育家.天津的教育家有着共同的特征: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感,兼容并包的务实作风,草根特质的平民教育思想,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津派教育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天津市特有的地域文化与政治背景,教育工作者注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天津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37.
针对哈尔滨麦凯乐休闲购物广场的建设过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8.
1999年中国联出版社出版了张瑞君先生的作-《南宋江湖派研究》,这是宋诗研究领域又一丰硕成果,作以一种新的学术态势,对江湖派的界定,江湖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理学,老庄,禅学对江湖派精神心理与创作的影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解决了不少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将江湖派研究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39.
西周德教是在行礼乐的过程中实施的,属乐教,而非义理之教。“乐德”之教,从礼仪之象而言,可别为“六德”义,就终板言之,其设教以教“和”为旨归。“乐德”之教的本质是身教重于言教。  相似文献   
40.
本文旨在通过对七月派小说的整体研究,深人剖析七月派小说以"流浪意识"为核心的文学精神,探索七月派小说深层文化风格,总结它的现代性,探索它对中国小说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全文以七月派小说对五四文化启蒙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为切人点,重点探讨了七月派小说"流浪意识"对"原始强力"的超越及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再审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