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随着新《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音乐教学领域呈现出一片生机。《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丰富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才能的场所和机会,使他们体会到创新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以下是我  相似文献   
62.
<正>"比喻"是小学生在十多种常用修辞手法中首先接触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是语言表达中用得最多、用得最广的。小学比喻句的形式虽然不复杂,但因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仍然会导致识别的错误。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抓"像、好像、似、若、犹如、如同、仿佛"等关键词就进行判断,从表面上看辨别似乎是很容易的  相似文献   
63.
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有一个十分唯美的故事:在一个月夜,贝多芬为盲人少女弹琴的故事被收入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为了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语文教师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时常常把音乐引进课堂——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64.
【教材】《月光曲》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65.
月光水岸     
贝多芬有一首钢琴曲《月光》,记得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里提到过,我印象里的这首曲子在课文里叫《月光曲》,不知是不是同一首曲子。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当时就被迷住了,即便这曲子不叫《月光》,我的心一样会被那缓缓而起的优美和弦悄悄抚平,一种被浸润的感觉铺天盖地漫上心头,让我无法自已。曲  相似文献   
66.
沈秀娟 《安徽教育》2012,(12):34-34
<正>一、范读激趣在学生眼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崇拜老师,爱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针对此情况,老师应抓住恰当的时机,或全篇或片断地进行范读。在老师的情感带动下,文中那  相似文献   
67.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咬定“言语”不放松呢?笔者以为,除了要有“语和文”的意识外,巧妙切入文本也是夯实“言语实践”的重点。 一.文本切入求实构建厚实课堂 1.一针见血——以文本线索为切人点。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以文本线索为切入点,往往能收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月光曲》一文,许多教师都设计成从“同情穷苦人”的角度去体会其人文精神。有位教师却是这样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的:  相似文献   
68.
<正>《月光曲》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过程。全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个引子,第二段是个完整的故事,而整个故事的内容又分两部分加以叙述,其  相似文献   
69.
丁时辉 《天津教育》2004,(10):38-39
读写结合教学是我国语传统教学经验精华之一。它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盲目实践的人多,真正能巧妙地把握读写结合点的人却很少,因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感到困惑。究竟该如何把握读写结合的点呢?笔现就相关问题谈点看法,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70.
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