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71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659篇
教育   110225篇
科学研究   12206篇
各国文化   315篇
体育   4285篇
综合类   5577篇
文化理论   1005篇
信息传播   14101篇
  2024年   750篇
  2023年   2810篇
  2022年   2916篇
  2021年   2430篇
  2020年   2127篇
  2019年   2162篇
  2018年   1298篇
  2017年   2141篇
  2016年   2980篇
  2015年   5286篇
  2014年   11183篇
  2013年   8469篇
  2012年   9986篇
  2011年   10901篇
  2010年   9894篇
  2009年   9777篇
  2008年   12986篇
  2007年   9716篇
  2006年   6782篇
  2005年   6995篇
  2004年   5472篇
  2003年   4690篇
  2002年   4275篇
  2001年   3829篇
  2000年   2835篇
  1999年   1165篇
  1998年   785篇
  1997年   651篇
  1996年   503篇
  1995年   408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新闻界》2020,(1):46-51
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模式制约新闻的传播力,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研究容易仅局限于新闻文本本身,却忽视不同伴随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而伴随文本决定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与解读。本研究以中美女主播"越洋对话"为例,分析其伴随文本对于新闻文本意义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其显性伴随文本预设新闻文本的表意角度,生成性伴随文本拓展新闻文本的表意深度,解释性伴随文本延伸新闻文本的表意广度,突破单一新闻文本表意不足的缺点,最终形成新闻报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生意义感问卷,选取40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负相关,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相关性不显著;(2)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在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力更强。因此,大学生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加剧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使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3.
24.
25.
文中就新时代的青年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展开了阐述,并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6.
随着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再止步于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进一步传授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巧与生存之道。然而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理念比较呆板,它强调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过分要求其他,这与新课改的要求相悖。因此,为了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添加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7.
科学解释是科学家用科学规律来消解自然之谜的知识创新活动,它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科学解释具有预测未知现象的存在中未来事态发展趋势的功能;第二,它在建构新颖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对成功老龄化本质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人口正迅速老龄化,故对老龄化的理论性注意成为必要。章以详实的献综述形式探讨了久已存在的关于人类老龄化的矛盾观。并呈现最新老龄化的观点。对理解成功老龄化的本质内涵有帮助,并增添人们对成功老龄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29.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咀克赫茨伯格(Fro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通过对美国匹兹堡地区的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的调查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赫茨伯格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把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相似文献   
30.
21世纪呼唤编辑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辰 《出版科学》2003,(2):15-17
随着我国编辑学研究的进展,21世纪编辑批评可能成为编辑学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亮点。批评的对象是编辑领域,有对编辑实践的批评和理论的批评两个层次。编辑批评作为编辑实践与编辑理论的中介,将促进编辑事业的发展和编辑理论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