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50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发生在中国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潮,以其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向传统诗学观和艺术模式进行强烈地反拨和颠覆。傅天琳的《麦地中的一种情形》在当时众多的个人化诗歌创作中,由于作品同时蕴涵了多种现代主义的符码和多意蕴的指向,堪称中国朦胧诗作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2.
朦胧诗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八十年代闯入诗坛后引起众说纷纭,多数人对之看法不高。实际上朦胧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有它赖以产生的特殊的时代背景,它在文学史上已无法抹去。它反映了成长于“文革”时期倍受生活冷落和嘲弄的青年座的创作实际和创作追求,它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主体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感伤情调和反叛精神。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分析了30年代文学现代化的现实生存语境,从文学生态的角度揭示了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土壤中的商业化倾向因素,通过对30年代几次影响较大的文学论争的具体分析,揭示30年代各种文学现象背后的商业化因素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本演讲探讨了欧洲早期文艺复兴期间(大约1350-1700)为解读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的论述所做出的努力,讨论了欧洲的注释者在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关注了当时学者意料之外的某些论争,并力图阐释引起这些论争的原因。作者认为,人们力图阐释关于一种文化的论述并力图从另一种文化的需求和兴趣来解读这种论述的努力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阐释所可能引发的结果也具有积极意义。作者的这种解读对当今世界——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富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因为他在试图解读产生于一种文化而被转译到另一种文化的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作者指出,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相信修辞学和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修辞学能够使人们避免暴力、摆脱兽性,使许多不同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促成一种包容各种矛盾的和谐社会。修辞学使我们变得文明。  相似文献   
105.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小妮在九十年代的诗歌创作较之八十年代愈趋成熟,也愈益显示出她在当代诗歌的重要性。其九十年代的诗歌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诗与个人日常生活的合一,日常生活与诗写具有显著的互文关系;追求生命的“自然”呈现,通过一种类似“植物化”的冲动,直趋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境界;在方法论上,表现出一种富有特征的“看”的生命直观方式。  相似文献   
106.
刘炎生是治中国现代学的知名学,他写的《中国现代学论争史》是中国现当代学研究颇有影响的专。他又是知名的人物评传作,其为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林徽因、梁启超等中国近现代名人写的传记也已有口皆碑。其中《林语堂评传》还获得了1995年广东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人社科优秀成果奖的三等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他不仅具有学的渊博学识、穿透历史的目光,而且满怀感人的才情。经他笔下还原出来的坛风云人物,无不有一种令人感到摩挲肌肤、深入血脉的熨贴,可谓既得入木三分的理解,又有惺惺相惜的同情。今年,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潇洒才子梁实秋》(以下简称《梁实秋》)一书,再次展现了他作为学写传记的风采,凸现了鲜明的学术意识和创新意识。他敢于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被尘封已久的现当代学批评大家、散大家梁实秋,着实慧眼独具、勇气可嘉,陈寅恪说的“理解之同情”,在此书中获得了最好的体现。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优秀人物传记之一。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教育产业化"论争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国,“教育产业化”颇有风起云涌、势不可挡之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教育产业化”的理论背景、实际现状等的分析,就中国“教育产业化”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8.
纵览20世纪至新世纪中国传统文化走过的道路,这是一场不平凡的思想跋涉,由此实现以儒学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更新与精神提升。这是一场精神苦旅,一百年风雨兼程,坎坷艰难。这是一次文化探索,一百年百折不饶,光明在前。细分起来,走过了五个阶段:二十世纪初国粹思潮兴起,是传统更新的第一程;二十年代"东西方文化大讨论"是精神提升的第二程;三十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争"标志中国文化现代之旅踏上第三程。  相似文献   
109.
李金娴 《江苏教育》2012,(Z1):26-27
作品简介:《诗词小札》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和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古典诗词之所以为那么多人所喜爱,就因为它确确实实体现出了古人的生命感,并且能够历经千古一直流传到如今,让我们读来还能感受到一种生命激情,似乎觉得唐人、宋人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就是因为古人与我们在精神上是相通的,这是文化血脉上的一脉相承,是在生命感受上的相通。蒋述卓:广西桂林人,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教育界从不同立场出发,围绕着以下问题进行了10多年的论争:“我国高职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还是属于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论争的实质是我国高职教育应该如何改革和发展,即高职教育发展观问题。本文通过反思,对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