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50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61.
吴尚华 《学语文》2003,(1):33-34
一、新教材现代诗歌总体考察新教材选入的现代诗歌共有8首。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艾青《我爱这土地》、穆旦《赞美》、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韩东《山民》、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说都是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重要诗人的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从诗人构成来看,基本涵盖了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以及艺术思潮。如闻一多徐志摩是20年代新月诗派的代  相似文献   
162.
高鑫 《现代传播》2002,(4):56-59
本文就 2 0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进行了梳理 ,包括三个部分 :一 ,创作理念的演递 ;二 ,创作理念的论争 ;三 ,我的纪实理念。  相似文献   
163.
钦鸿 《出版史料》2002,(4):42-45
20世纪10年代末至20年代初,南通出版的《公园日报》上发生了一场关于白话新诗的奇特而重要的文学论争。说它奇特,是因为这场论争与一般情况不同,它是以转载的形式来进行的。然而,由于发生的时间正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勃兴之初,论争的内容又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镇——白话新  相似文献   
164.
沈庆利 《东方文化》2002,(3):124-126
本可以算是一篇读后感,是关于张梦阳先生的一篇题为,《我观王朔看鲁迅》的章的读后感。张梦阳先生的这篇章最初发表于《学自由谈》2000年第4期,后又在网上被广泛传播,最近则被收于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的《世纪末的鲁迅论争》一书中。  相似文献   
165.
关于知识的来源,在康德以前。经验论和唯理论备执一端的论争已经如火如荼。康德认为他们都没有揭示出知识的真正来源。康德认为知识是由纯粹知性概念和感性杂多相结合而产生的,然而,纯粹知性概念和感性杂多又是异质的。因此,必须有一个既迭于知性范畴。又相通与感性杂多的第三者,将二者结合起来。这个。第三者”,在康德看来。就是由创造性的想像所产生的。图式”。由图式为媒介联结纯粹知性概念与感性直观,使知识的产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6.
艾斐 《远距离教育》1997,2(2):47-49
新时期学是中国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全新而特殊的阶段,改革学,朦胧诗,报告学和历史小说异军突起尤为引人注目,改革学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窄到宽,由表及里,由象臻质的过程,蒙胧诗主要写了它的出现,表现形式和思维方式,朦胧诗的特点与中国的传统诗歌相迅而行,怪异荒诞,令人费解,报告学的创作主要有两个高潮阶段,不同阶段的报告学在思想导向和题材内容,表现形式,艺术技巧和美学风格上有各自的特点,历史小说是中国向来具有有的学传统,新时期的历史小说摆脱了旧历史小说的条条框框,而是部分地继承了它的民族传统,体现了唯物史观和人民性,正确表现了多民族的历史关系,现实与历史的联系等特点,新时期学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变得愈深刻,愈丰富。  相似文献   
167.
真理论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 2 0世纪前半期既是真理符合论、真理实用论和真理融贯论三大真理观在当代哲学基底上重新铸造和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 ,又是三大真理观鼎足而立、激烈论战的时期。这场论战 ,既使三大真理论都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同时也使它们的固有缺陷充分暴露。这场论战昭示了这样一个逻辑 :试图以任何一种真理论解决意义和真理问题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8.
纵观十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其中出现的不少热点问题,比如大众文化、“文论失语症”、文化批评、文艺的精神价值取向、文学理论学科的合法性、文艺学扩界及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在文艺理论界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讨论乃至争论,而我国的文艺理论也正是在这种种不同思想和观念的交锋和碰撞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9.
本对胡适当年提出的“多谈问题,少谈主义”引起的论争作了具体的分析。指出胡适的初衰是反对当时王捐唐提出的民生主义,并非专为反对马克思主义。他的真实意思意图在提倡一种戒空疏、倡务实的学风。有其值得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0.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有一首梁小斌的诗《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这首诗因其过于“朦胧”而造成了师生在理解上的障碍。学生总是追问 :“为什么将秋天比作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第二节中的六个‘我’分别指什么 ?‘辉煌的屋顶’‘优美的思想’又可能指什么 ?为什么说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这些问题教学参考书上没有给予适当的解释。对此 ,笔者以为 ,尽管这首诗比较“朦胧” ,但一些基本意思还是可以讲出来的 ,也是应该讲出来的。一、把“秋天”比作“河流”意在说明秋天如同河流一样生生不息 ,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深沉”原指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