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5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从学生视角,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有效教学生态评价体系和ETEMI模型。以吉首大学旅行社管理课程为例,研究发现该课程有效教学生态总体评价一般。准则层中,教师因子评价为好,学生因子和环境因子为一般。在课程教学中,建议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和课程兴趣,借鉴MOOC教学模式,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条件,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2.
赵中建 《上海教育》2014,(25):26-27
上海纽约大学核心课程 上海纽约大学.作为美国纽约大学全球敦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本科教育方面较大程度地引进了纽约大学,同时也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传统,并以此作为构建本科课程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53.
王小云 《现代情报》2014,34(1):137-142
对海峡两岸8所高校特别是台湾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学分分配、课程模块、专业课程等进行详细分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探讨海峡两岸该专业的办学特点和差异,针对图书馆、计算机技术、信息三大领域提出课程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54.
罗萍  卢星星 《新闻世界》2011,(5):161-162
本文以我国的广告学教育课程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但始终伴随着不少争议和问题的现状为背景,通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广告学课程设置比较,从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的分配比例、学界教育与业界实务的接轨、授课模式等方面对广告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55.
语言学是自考英语专业本科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词汇较多,单靠自学教材比较困难也很枯燥,甚至有些考生感觉无从下手。我把语言学里边最基本的理论总结出来,以期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子有所帮助。这些知识是学习语言学必须先搞清的。  相似文献   
56.
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师体教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但高师体教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的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中学体育的需要与高师体教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明确需要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使高师体教专业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中学体育发展,满足中学体育需要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57.
美国大学现有注册大学生1600余万,明年将升至1700万,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时期。我们看到的美国大学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鲜见他们埋头苦读的情  相似文献   
58.
通过各种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国内外高等学校中一直备受关注。混合式教学因其能融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而成为近年来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通过总结和分析在不同性质本科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改善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一、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及其权力分配 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作为一种学术计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编制,即:单门课程的编制、培养计划的编制和以学院为单位的课程编制。下表归纳了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编制主体(即权力分配情况)、课程编制的目的以及各层次的直接上级领导。  相似文献   
60.
本文在简要回顾大学课程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大学课程的概念,同时提出了研究课程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和要点。与中小学教育阶段相比,大学课程研究涉及院校外部因素更多,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和复杂。同时,影响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院校内部因素也更为广泛。本文强调,首先,在大学课程研究过程中,不仅要研究狭义的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还要研究与课程相关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目的、课程政策、作为理念和政策载体的高等教育系统和结构、不同层面的教学内容、课程实施的组织、学生、教学和辅助人员、以及体现课程成果和效果的毕业生数量和质量等有关问题。其次,课程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院校内部影响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不同因素,还必须从更为宏观的、特别是动态的观点考察社会变革、知识进步、大学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本科课程的影响以及本科课程与高中和研究生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