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94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文化改变了人的存在形态和状态。从文化的视角入手,将人的存在依次分为三种样态:本能文化、群体文化、个体文化,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尝试性诠释,也是对人类发展脉络的理论渊源探索。  相似文献   
102.
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提供了一种看待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矛盾的角度和方法:断裂。他使我们注意到了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发现在看起来欣欣向荣的经济繁荣背后可能存在着文化的断裂,以及这种断裂所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影响的深远性。我们引入贝尔的“断裂”分析方法,从稍微不同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并试图阐述我们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3.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81-82
19世纪后半期,自然主义者们写了许多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优秀小说,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和巅峰之作。从自然主义的概念出发,以自然主义的观点,对《嘉莉妹妹》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自然主义在《嘉莉妹妹》中是如何表现的,尤其是在小说女主人公嘉莉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对萧红《无题》的分析,揭示萧红艺术追求的高境界,突出在经历了“灵魂”而后达到“本能”的状态下创作的一系列要求:首先是创作的心理准备,其次为创作的风格与内容,再次是创作主体对客体的“思索的时间”,也即心理时间距离。  相似文献   
105.
审美是人的生命冲动,由此促使人类创造了宗教、艺术、科学,并懂得在里面栖身养息。审美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随着生命的跳动逐步升级,永无止境。今天的人已超越了那种“远距离观照”的心态,从积极、主动的审美方式贴近生活,夺回了原是属于人类生存价值中的一种权利。现代人五大征象的内涵,每种征象都蕴含着审美人格的要求,文章从这个角度触摸了时下的流行病:“知识与人格的分离”,剖析了人性之优点与弱点,指出人格是显示精神世界的指向、活动方式、行为目标的强大基石,从而提示对待人格的转化要象对待生命生长发育一样加以培育、浇灌的呼喊。  相似文献   
106.
对《牡丹亭》中杜丽娘重情的认识,大家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但从剧本中杜丽娘爱情的发展过程来看,她的所谓情用“欲”来表述更加准确。她的爱情实则是由“欲”生情,她先从满足个人的本能性欲出发追求异性,后来才对满足她爱欲的对象产生爱恋的情感。作者的这种表现符合青年人的生理特点,也更加接近人类爱情心理的本源。由于社会道德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重压,杜丽娘的形象表现出梦中、鬼魂和现实中截然不同的两副面孔。同一形象性格的巨大反差,是封建的伦理道德造成的青年女子人格割裂的结果。在明代剧坛出现《牡丹亭》这样优秀的剧作,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在为观众和读者塑造出光彩照人的杜丽娘形象的同时,也同时展示了一个崭新的爱情世界。  相似文献   
107.
二十多年来,王安忆一方面涉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究和寻访,一方面却清醒地意识到精神本源性的虚无,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时时潜伏着的精神深渊。她用了多种方法来自我拯救。这是一种化险为夷的本能,呈现在本中有三种表现方式:书写城市日常化的小历史;寻找来历之根;遥望淮北乡村。王安忆的“化险为夷”体现了当今作家在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倾向,即游移的价值取向,晦暗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108.
美国宗教哲学大师詹姆斯·威廉说:“如果要问,人最主要关心什么?其中一个回答就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这源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幸福也永远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终极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9.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似本能”概念是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似本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的,但它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它的表现和发展需要后天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由“似本能”需要”出发,马斯洛建构了自己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从而强调了人的潜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有助于我们用人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统一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试用弗洛伊德“释梦”及本能论的观点对英国诗人艾略特的作品进行分析。艾略特的作品中充满了重叠的意象与象征,长诗《荒原》就采用梦幻式的象征手法表现出诗人精神的幻灭和对社会的绝望。弗洛伊德学说为艾略特的诗作提供了形式及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