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03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教育   45884篇
科学研究   4233篇
各国文化   73篇
体育   1838篇
综合类   1832篇
文化理论   199篇
信息传播   4563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885篇
  2022年   1024篇
  2021年   959篇
  2020年   918篇
  2019年   835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774篇
  2016年   1233篇
  2015年   2312篇
  2014年   4864篇
  2013年   3488篇
  2012年   4061篇
  2011年   4286篇
  2010年   4006篇
  2009年   3770篇
  2008年   4834篇
  2007年   3623篇
  2006年   2778篇
  2005年   2642篇
  2004年   2162篇
  2003年   2052篇
  2002年   1739篇
  2001年   1436篇
  2000年   1137篇
  1999年   490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于媚 《传媒观察》2006,(1):26-27
一调查性报道(1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二十世纪初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更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普利策倡导的社会改革报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趋于成熟,并产生了“美莱事件”、“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性报道,1975年由一批富有经验的记编辑发起成立了“调查性报道记编辑协会”(IRE),负责具体组织、  相似文献   
202.
韩璐 《传媒观察》2006,(12):10-12
自11月7日至11月13日,《新华日报》重头推出关于江苏省第十一届党代会的报道,对省党代会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七天内,《新华日报》头版共刊发30篇报道,2篇评论,12幅图片,更加可圈可点的则是《新华日报》党代会特刊报道——从酝酿到诞生,历经了两个多月,方案几易其稿。特刊于11月8日正式启动,每天利用一叠四个版面集中火力对党代会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11月9日又追加特刊5-8版推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集中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动用如此高规格的版面资源,可谓《新华日报》近年来重大战役性报道中最倾尽全力的一击。  相似文献   
203.
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及操作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新闻界》2006,(2):69-70
西方新闻学在考察新闻价值要素时,设定了两个要素系列:一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要素系列,如时效、距离、重要性等等;有的设定四个,有的设定五六个。二是读者兴趣要素系列,如利害关系、金钱、性、奇突等等。后来形成的西方公认的“五要素”说,指的是前者;“八要素”说指的是后者。中国新闻学者在研究新闻价值要素时,逐渐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系列并行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新闻事实的内在要素和受众的兴趣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公认的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从新闻价值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内涵与受众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着重从受众地位的变化来谈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  相似文献   
204.
国外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翻译歧义性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歧义是影响跨语言信息检索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论述了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翻译歧义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总结了目前消除这种歧义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5.
如今,大量的网络新闻当中充斥着不少“性闻”轶事,按说这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媒体适度报道也无可厚非,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网络媒体在转载之时有意无意地要突出“性”,硬是要把新闻演绎成“性闻”,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206.
手机媒体由于自身的无线移动、随身携带、即时在线和多媒体支持功能,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使手机媒体表现出重构时空“、脱域”沟通、颠覆传统文化和消解中心的后现代特性。  相似文献   
207.
曹丹 《视听界》2006,(5):80-82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被誉为中国电视媒体回归新闻本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新闻调查》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界标志性的调查性报道栏目迄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其节目题材的选择以及报道结构的编排,均体现了有力的议程设置。笔者以近一年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新闻调查》栏目所播出的45期节目①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题材选择、感情基调及报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议程设置所体现出的特色,进而为当下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建构理性、深入、建设性的品性提供参照。一、题材选择:关注民生“揭黑”曝光类题材通常被认为是调…  相似文献   
208.
随着中国财经媒体的丰富和壮大,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吸引受众眼球,成为当前财经媒体研究的首要课题之一。实用性作为财经报道的特色之一,相对于独家性、深度性、时效性、显性等特性,曾一度被不少媒体所忽视。然而,人们越来越感到,实用性必然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财经报道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9.
工程图纸档案白图替代蓝图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青杰 《中国档案》2006,(11):46-47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于2006年1月15日召开由建设部、国家档案局、国家环保局及部分在京勘察设计企业相关领导参加的《勘察设计行业白图替代蓝图趋势研讨会》,拉开工程图纸档案白图替代蓝图的讨论序幕,引起勘察设计行业档案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笔者对工程图纸档案白图替代蓝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10.
任旭辉 《新闻传播》2006,(10):38-39
将新闻“感性”化,是提高非动态性新闻可读性的路径之一。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人们接受外在事物、形象性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东西来得印象深刻并易于接受。就新闻来说,记者要善于对工作总结、会议材料进行深加工,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取代中性的表述和枯燥的数字,将非事件性新闻,尽量事件化、视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