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662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23):31-32
反思是人的一种经历,它与具体情境保持着距离.以期对那些经历所隐含的意义进行考虑通过反思,我们得到了理解和接近理解在耶个经历中所隐含的意义体验、反思使我们能够与我们立刻就要面对的情境或问题相遇,这种临场  相似文献   
32.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预设,很少关注课堂中的生成。在预设时,教师设计好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就把学生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在课堂中,教师过分拘泥于静态的教案设计,很少关注学生动态生成的提问和回答。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往往是在猜测教师想要什么答案,而不是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退化,创造能力将被泯灭。  相似文献   
33.
教育机智是教育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是教师创造性的具体表现,但因其复杂性和灵活性而增加了教师运用它的困难,兹介绍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弄假成真,大事化小、冷处理等五种方法以供同仁采纳。  相似文献   
3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理念和方式在逐渐地转变。以往师生间简单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正在逐渐地被淘汰,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则被积极地提倡。与此同时,对话、交流、讨论随之成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新亮点",而沉  相似文献   
35.
叶红梅 《文教资料》2011,(11):144-146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关注动态生成,要求教师在做好充分预设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开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机智,把握教育机智,巧用课堂有效信息和各种资源,因势利导、巧妙点拨,启迪思维,促进生成,并不断实践、反思,以构建有生命的动态课堂。  相似文献   
36.
课堂追问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有效的追问能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更好地去掌握、学习新知识.那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追问?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时时去思考、去抓住一瞬即逝的契机.追问要想成功的运用,需要教师有灵活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需要教师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合理的判断,进行提醒、补充.  相似文献   
37.
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将将你关在门外.”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错误生成”,善于发现它们背后隐含的潜在价值,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增强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38.
蝴蝶飞过     
顾柯 《学前教育》2006,(6):48-48
在大班的一个教室里,一节平常的集体活动正在进行。孩子们都投入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突然,一个声音轻轻说:“蝴蝶!”引来了一些小朋友好奇的目光,原来是教室的窗户上停了一只黑色的蝴蝶。又有一些小朋友轻轻地叫起来:“蝴蝶,快看蝴蝶!”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响,老师不得不停下活动。  相似文献   
39.
杜文嵋 《教育》2007,(8S):58-59
教学智慧是教学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智慧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复杂多变的问题,依靠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裁决,  相似文献   
40.
一日,我给学生上“24小时记时法”。正讲得起劲儿,突然学生陶盛左手捂住了口鼻。右手举得高高的要发言。我立即“刹车”:“陶盛,你有什么话要说?”“老师,吴镇涛放了两个屁。”陶盛一本正经地说。“哗——”.教室里顿时乱成一锅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