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湖北省襄阳市是典型的回族散杂居地区,在对襄阳市友谊街回族社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散杂居回族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权益保障、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河南省孟州市桑坡回族村村官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分析该村大学生村官的现状,探讨散杂居地区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境,能够提出培养"本土化"村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
采用父亲参与问卷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考察了民族杂居区青少年的父亲参与与自我同一性现状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民族杂居区父亲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更关注对孩子的支持与规划、鼓励与表扬,而较为忽视对孩子的日常照顾和管教约束;民族杂居区高中生较初中生同一性有了明显的变化;父亲参与的四个维度均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中的意识扩散和总体扩散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中的意识获得和总体获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杂居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就全国而言相对薄弱。文章主要通过田野工作、质性研究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南方部分民族散杂居地区农村农民体育开展基本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南方民族散杂居地区农民体育呈现不均等化、不定期化、不制度化和不科学化的状态。笔者相应地从制度、机制、观念、措施等方面对发展散杂居地区农民体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5.
靳蓉 《儿童音乐》2008,(8):50-51
本文从新疆的地域特点入手,简要地分析了历史上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普通音乐教育正为本地区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创造着良好的环境。同时,双重乐感培养又是音乐双语教学的基础。我认为,民族间的融合是影响本地区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重要因素。这些有利的因素将伴随本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始终。  相似文献   
26.
张一靓 《大观周刊》2011,(24):57-58,60
河南开封地区是我国回族散居地区的典型代表,在民族教育方面,近十年来开封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之处。就开封市的教育问题加以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黔西北民族杂居地区民族种类支系繁多,语言、方言分布密集,多民族使用、兼用两种、三种或更多语言的情况极为常见,形成较为复杂的语言生态。上古时期,黔西北的语言生态格局便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经中古时期至元明清以来,由于族群的迁徙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语言生态格局。黔西北民族杂居地区的语言生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即少数民族母语强势型双(多)语类型、汉语强势型双(多)语类型和少数民族母语濒危型双(多)语类型。  相似文献   
29.
回族是伊斯兰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特殊民族,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不断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现代,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变迁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巨大变化,作为回族核心文化的宗教信仰在观念和行为上随之适应与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宗教观的内化已经成为散杂居回族青年的一个主要特征。散杂居回族青年在遵从先民传承的信仰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现实利益和自身权利。  相似文献   
30.
多民族杂居村落遍布云南全境。在滇西北,它们的形成多在明代以后。多民族语言因族群之间的共同生活而变得兼用和混杂。这种兼用和混杂又因相互的通婚而强化。当旧有的生活方式被打破,多民族杂居村落的语言又在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向着汉语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的方向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