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608篇
科学研究   157篇
各国文化   112篇
体育   170篇
综合类   386篇
文化理论   76篇
信息传播   44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916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951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918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诗美探索与建构实践,主要集中在对于现代诗歌语言的革新与创造上。这种革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诗歌中的叙述、描写性语言减少,沉思性语言大量增加;二是诗歌中的直白、科学性语言减少,矛盾修辞格、隐喻、通感、反讽等修辞性、感受性语言大量增加;三是蓄意制造文字的新奇与陌生化组合,探索现代诗句构、诗行构成的新法则,诗歌语言张力美效果凸显。当该派诗人以直观感性的、隐喻反讽的"新的感性"和象征性"艺术"语言改变着初期新诗语言直白化的弊端时,便创造了一套能够表现现代人复杂幽微意蕴与感受的诗歌语言体系。由于诗歌中象征性、隐喻性语言变多,陌生性语言增加,其晦涩与"现代化"的诗风由此形成,从而极大地丰富与提升了现代诗歌的艺术品格与美学品味。  相似文献   
53.
共同的理想追求,相近的诗歌风格,使元稹和白居易自相识之日起便结下了坚贞情谊。二人在交往过程中,常以唱和为媒介,传递信息,互通有无。文章试图从政治关切、仕途砥砺、精神安抚、诗艺切磋等多角度分析其唱和所渗透“相戒”、“相勉”、“相慰”、“相娱”的情感交流类型,窥探诗人间深厚友情,以作为彼此相处、知人论世之凭证。  相似文献   
54.
孙斯提 《职大学报》2012,(4):54-55,116
《淮海集》收秦观诗四百三十余首,仅存两首读书诗,即《抱瓮》与《读列子》。本文就少游读书诗予以解读和品鉴,企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诗人秦观。  相似文献   
55.
李昉作为宋初"白体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典型的"白体诗"特点:诗人心态上,居事常简,闲适清静;诗歌形式上,多属对工巧、"吟玩性情"的唱和之作,并以五言、七言律诗为主;语言风格上,闲适散淡、平夷雅正。  相似文献   
56.
孝亲诗是指以孝敬父母为主题或者重要内容的诗歌。孝亲诗最早出现于西周,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兴起,隋唐时期走向兴盛,唐以后则逐渐走向通俗化和大众化。在古代孝德教育中,孝亲诗曾经发挥过至关重要的教育作用。孝亲诗的内容涉及到孝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各个阶段,既能教人孝理,又能激发人的孝情,既可劝人行孝,又可教人如何行孝。孝亲诗的文字则浅显流畅,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理解。如果能够加以改造,孝亲诗对于当今的孝德教育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发表于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是了解鲁迅早期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鲁迅于文中对拜伦、雪莱、普希金等7位摩罗诗人的思想与创作进行了描绘.本文立足于"摩罗"词源的追溯,借以了解鲁迅高扬"恶魔气质"的缘由及鲁迅与摩罗诗人思想的契合处:树立抗争意识,争取抗争权利,在抗争的行动中获取自由独立;同时分析鲁迅呼唤之"精神界之战士"所具有的内涵要义.  相似文献   
58.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59.
自古以来,"诗教"一直在中国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学习的重要讲话已在全国学校掀起传统教育的新高潮,也带动了全国教育中关于古诗词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界的重要策略,古诗词教育作为传统教育中的最大亮点,是提高当代青年修养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的"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的指示,更是进行现代青年思想品德教育新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0.
咏鱼诗     
王春雨 《垂钓》2008,8(5):63-63
鲥鱼为我国四大名贵鱼类之一。其体形稍扁而长,身体上部青灰色,下部灰白色,色白如银,薄而透明。鲥鱼鳞下多脂肪,背多肉细嫩,食之滋味鲜美,为一般鱼类所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