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山书社2011年出版的王辉斌教授《杜甫研究新探》一书,是其研究杜甫其人其诗的一份重要成果。王教授致力于杜甫研究已有20余年历史。20多年来,王教授先后撰写并发表了32篇有关杜甫的论文(包括1篇译文),年均1.6篇。如此长时间地关注杜甫,研究杜甫,并且发表如此多的"杜学"论文,这在当下杜甫研究的学者中是不多见的。通读《杜甫研究新探》,有几点印象比较深刻,  相似文献   
42.
在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并立的是杜甫。韩愈曾盛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千余年来,李杜并称。但是,二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白是飘逸豪放,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杜甫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他以"穷年忧黎元,  相似文献   
43.
同学们,你们已经长大了,祝贺你们!在你们即将走进初中大门的时刻,我们来一次自我检测怎么样?今天,让我们把这些题目来共同练习一下。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还真不错,以便继续发扬;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赶上。每个人的成功都要经历无数次历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我们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4.
没有借口     
每次考试失利后,我总是想尽办法为自己编织一个近乎完美的理由,好得以脱身。那天,爷爷给了我一篇他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章,题目叫做《没有借口》。我发现,文中讲的事例和我几乎一样。文章写了作者所在的那所学校每年都会迎来一些高考落选的学生,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没考好时,他们的答  相似文献   
45.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潮与文化思潮的嬗变息息相关的。李杜诗风之变,实际上是唐代诗歌主潮由盛唐的理想主义浪漫诗潮向着盛中唐之际的现实主义写实诗潮嬗变和唐代文化由盛唐的多元开放的理想主义文化思潮向着盛中唐经世务实、主尊儒学的现实主义文化思潮转型的表现。李白和杜甫正是唐代这两种诗歌主潮和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将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的诗歌思潮及文化思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探讨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加准确地阐述和评价李白与杜甫在文化史与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6.
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虽没有"李杜"名盛,一首《游子吟》却深沉、感人流传至今。指导七八岁的孩子学习这首诗,如何触及他们的心灵呢?现在的"00后"宝宝生长在"421"家庭中,享受着六份甜蜜蜜的爱,对父母亲人的关爱却往往缺少深切的理解和感受,更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怎么才能唤醒他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寸草"之心呢?读懂爱:理解"三春晖"学期近半,开始进入"孝  相似文献   
47.
贾至诗风清丽典雅,其诗歌创作在对仗艺术的积极探索、押韵艺术的不同凡响、用典艺术的灵活多样、炼字艺术的生动传神等四个方面均有出色的艺术表现,在唐诗诸家之中,亦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8.
陈美婵 《教师》2014,(3):121-121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而我也执著地追求着快乐教学,快乐育人,做个快乐而幸福的教师。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进一步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关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把焦点集中在对个人的心灵指引上面。是的,教育的本源就是让人幸福、快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幸福感、快乐感,而作为教师也要快乐幸福地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49.
在1000余首唐岳州洞庭诗歌中,李白留下45首,杜甫留下了66首。他们属于写作岳州洞庭诗歌较多的作家。这些岳州洞庭诗歌大多创作于安史之乱后,写作年代大致相同,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诗中多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然而,由于李杜人生经历、艺术气质及个人才性等方面的不同,且李白主要创作洞庭诗歌的时间早于杜甫十年左右,其间社会小环境也起了一定的变化,因而他们的诗歌又呈现出一定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50.
胡泳 《新闻记者》2023,(3):52-70+96
公众本身可能是幻影,而舆论可能是制造出来的——李普曼所描述的不完美的公众不可能构建民主的真正基础,此即《舆论》一书的核心内容。对于公民组成社区而致力于某些更高公共利益的想法,李普曼实施了最具破坏性的攻击之一。然而他的论敌杜威坚持,在一个民主国家,政治知识只能通过公民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关键是“改善辩论、讨论和说服的方法和条件”。在《舆论》问世100周年之际,回望“李杜之辩”,我们看到,李普曼强调的根本问题并未消失,而杜威的担忧和建议也一如既往地切题。步入网络社会,更多的信息并不一定会导致更多受启蒙的公民参与,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噪音与无知;然而只要能够保持开放的话语和合理的辩论渠道,事实的真相总会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