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今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就如同提到北京大学,我们立刻会想起蔡元培,说起复旦大学,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马相伯、李登辉、于右任等知名校友,却似乎很难将蔡元培这位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泰斗与复旦联系起来. 其实,在复旦还没有创办的1902年,蔡元培就已主动拜震旦和复旦的创始人马相伯为师学习拉丁文了.马相伯在晚年带有个人回忆录性质的口述史料<一日一谈>中,其中有一篇<蔡孑民先生与二十四个学生学拉丁文>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22.
李登辉效命复旦数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的李登辉是复旦已过世的老校长、爱国者、语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全身心地举传了马相伯点燃的校长薪火,而且举得更高、烧得更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复旦大学,为复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深厚的思想、物质和制度基础,是许许多多复旦校友长留记忆的人格导师和精神偶像。  相似文献   
23.
复旦的气度     
程刚 《知识窗》2010,(5):1-1
在复旦大学校园里逡巡.偶然看见一块路牌,上书“登辉环路”.暗自吃惊不小。以爱国为精神追求之一的复旦大学,怎会用“台独”鼓手李登辉的名字作路名?经路过的学生解释,方知此“登辉”乃复旦老校长.非台湾之李登辉也。  相似文献   
24.
李登辉经过精心谋划,于1999年7月9日公然抛出了“两国论”,这是他分裂祖国、抗拒祖国统一、推进台湾独立的政治本质的暴露。李登辉的“两国论”与历史事实相悖,于法理不容。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李登辉的分裂企图最终只能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  相似文献   
25.
舒嘉 《陕西档案》2000,(1):39-42
第二次背叛:国民党 李登辉在台湾政坛的经历,很像一个日本忍者. 1951年,在台大担任助教的李登辉考取"中美基金会"的奖学金,前往美国依阿华大学研究农业问题,并获得硕士学位.这为李登辉在今后的台湾学术界与政界得到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返台后,李登辉在台大同学郭婉容的帮助下,立即在台湾大学出任讲师,并担任了台湾合作金库的研究员.1954年,李登辉又经人介绍,兼任台湾省农林厅股长.  相似文献   
26.
张立美 《教育》2012,(29):5
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在解答了"大学是什么"之后,接着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他引用了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在上世纪20年代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9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7.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既牵涉到两岸关系发展,也牵涉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所以这一地区的领导人更替所带来的政治影响远远超越了地区的范畴201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立法委员"选举开始,以国民党马英九、民进党蔡英文、亲民党宋楚瑜为代表的三组候选人将为获得未来四年的台湾地区领导权,争  相似文献   
28.
李登辉执掌复旦近四十年,为复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办学过程中多方筹措经费、苦心经营,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提倡思想自由,使复旦成为民主的堡垒;以实用为导向,为复旦的发展擘画宏图;主张学生自治,进行民主管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牺牲、服务、团结”的复旦精神.李登辉的这些办学思想与实践对当前大学尤其是民办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贝蓓芝 《留学生》2013,(1):52-53
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先生,字腾飞,福建同安人,1873年出生于今印尼。1883年赴新加坡读书,1891年赴美入威斯雷阳大学,旋转入耶鲁大学,1899年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回南洋任教。1904年年冬,他从印尼来到上海,回到他祖先离开七代的祖国。  相似文献   
30.
随着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台湾岛内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在美国反华势力的帮助下,台湾当局加快了“参与联合国”的步伐。寻找种种理论和借口,希望加入联合国,达到分裂祖国的阴谋。但由于其行为违背了《国际法》和祖人民的意愿,其所作所为均遭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