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1182篇
科学研究   203篇
各国文化   63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43篇
信息传播   34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当年我在一个南方城市读书,对我的老师说,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牧,最喜欢的诗句是“十年一觉扬州梦,留得青楼薄幸名”,老师摇头,说境界不高。我着了急,解释说,我并不是想要去扬州,就是喜欢那种感觉。老师还是摇头。那时我是多么年轻,立即对这个老师自说自话的架势产生了反感,我想他根本不能够理解我,我喜欢的是那种天涯日暮,凉风透衣,自伤自嘲之余仍留一分温暖的感觉啊。  相似文献   
32.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44):14-14
“我们这1000多口人的村子,今年还没死亡一个人。我们总不能盼着谁家死人吧。”河南柘城县规定,每村每年必须完成千分之六的火化指标,这意味着,1000人里必须死6个人,这六个人必须火化。一位村领导如此质疑。  相似文献   
33.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相似文献   
34.
为每户乡亲盖一栋别墅,耗资4200万为全村父老建成“梁锥希森新村”,宣称计划投资40个亿,把家乡全镇109个村庄全部改造,让村庄变成别墅楼群,让大量空心村退出土地,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贫瘠的鲁西北变成世界最大的牛业基地……  相似文献   
35.
中庙位于巢湖北岸,古往今来,皆称“湖天第一胜境”。中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谓中国古代临水建筑的“极品”。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历代是屡废屡修,历代工匠对自然环境都是极为尊重,也对变迁的环境进行了动态的弥补和修缮,中庙是历代工匠智慧的结晶。这种师从自然、物化自然的营造技法和设计思想是中庙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6.
郁达夫先生在其散文名篇《江南的冬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唐朝那位诗人是谁?其绝句全篇如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江南冬景如此迷人,让诗人"胸襟洒脱""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作者在文中透露了"机密",就是江南农村冬天白雨飘飘的"悠闲"境界!可见生活在境界中与不生活在境界中,其感觉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7.
在详细介绍邯郸市峰峰矿区山底村抗日地道遗址基本情况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保定冉庄近几年来发展红色旅游的经验,对进一步开发山底地道遗址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随着国家大学教育的分类改革发展,这要求地方性本科院校结合当地实际向应用型专业院校发展;同时对于专业学位的学生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为此,本文提出的校-企-村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融入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校-企-村培养模式、校-企-村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其考评方式,期望系统阐述该模式,能够为同行提高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
40.
“规范传说”是笔者调查地的民俗精英们自己喊出的口号,他们感应着非遗大潮,希望对“接姑姑迎娘娘”的原有传说进行全方位的整治,以提升神明的道德形象.他们具有非常自信的文艺理论,总是倾向于往地方外主流文化的正面价值上靠拢;他们充满了道德责任感和地方使命感,经常理直气壮地打压与之不协的异说.本文以“接姑姑迎娘娘”活动中关于二姑姑庙的传说为个案,具体解析当地民俗精英改编传说的种种作为,并通过历史性考察,发现这一理念和实践并非始于非遗思潮,它比非遗时代更内在、更持久,但在非遗时代表现得最醒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