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072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2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魏兴  李萌  胡瑜 《高教论坛》2022,(4):82-85
公益心是个体在公益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性格特征,是一种人格特征。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公益心研究,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展现出更多的公益行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也能让留学生们在各种公益项目和活动之中对我国更加认同,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加强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意义重大。通过对浙江省2所高校143名来华留学生进行青少年公益心问卷施测后发现,来华留学生公益心处于中等水平。来华留学生公益心水平及各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国别、农村城镇等方面未产生显著差异;担任班干部的来华留学生公益心水平及同情友爱维度、环境意识维度要显著的高于非班干部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公益心水平的提升培养,各高校要重视对其所处的高校公益环境营造、公益活动课程开发以及个体责任心与荣誉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是留学生教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水平不仅体现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更是来华留学生了解全面、立体、真实中国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受国情教育者专业能力、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针对目前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效度问题,探索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应坚持的原则,提出增强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效度的策略,以期提高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药理学”是来华医学留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在“互联网+”和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药理学”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同时,对于留学生来说,课程思政教学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借助“互联网+”的快车,在后疫情时代,探索和建设“药理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促使留学生主动学好这门课,对于“药理学”课程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夏青 《教育教学论坛》2022,(43):169-172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持续发展,国情教育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国情教育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能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文化的了解,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国情教育中存在育人性缺失、教学内容单一和教学方式单调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认为开展国情教育应坚持以育人性为导向;坚持“文化相对主义”,尊重文化的平等性,增强国情教育的体验性和发挥国情教育的可持续映射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和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是我国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教育化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需要。本对我国目前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及培养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因其文化传教策略和中国社会需要,开始在华展开翻译出版活动,创办了墨海书馆、广学会等一批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和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在近代中国翻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西方在很早已有交往。明末清初,交往已相当频繁,西方一些传教士曾涉入中国上流社会,担任宫廷教师,对外谈判翻译等重要职务,很受当权者重视,甚至部分高层人士还接受了西方宗教,成为信徒,中西文化一度出现交融的前景。但因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间的种种差异,西方人的行为使中国人对其产生的种种误解及中国国内的现实状况等因素的综合使用,使中国突然关闭了刚刚开启的国门,使中西隔离,当西方工业文明崛起之时,中国仍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之中,使中国失去了分享人类文明成果的大好时机和一次飞跃发展的良好机遇,最终因落后而被西方殖民者的炮舰冲入国门,陷入百年屈辱历史。  相似文献   
19.
传教士在第一次“西学东渐”过程中促进了西方文化、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文化的融汇,也给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清政府为阻遏非正统思想的传播,切断教会势力在精神领域的影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初,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与妻子罗达自安顺返回镇远,在经过城外一个小山坡时,与从江西进入贵州的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相遇,当即被红军扣押。据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说,扣留外国传教士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他们弄到药品或军费。对于被扣的外国传教士,红军告知教会方面可用红军急需的药品、盐、电池等物资来抵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