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篇
教育   310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陶行知一生不遗余力地推广普及教育,并在上世纪30年代末创办育才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主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也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当年,育才学校究竟怎样“育才”?陶行知和育才学校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寻访育才学校的办学旧址,触摸那一段段久远但又分外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53.
中国政法大学在领先、全新的现代教育质量观的引导下,以培养推动国家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的杰出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质量监控法典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依据,发挥法学教育领先和法学家集中的优势,组织法学专家和教学管理者进行深入研究,以"典"的形式出台《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4.
<正>近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上上下下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的确,我们的教育需要大力改革,以成为杰出人才的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来仔细剖析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最详尽的材料:《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  相似文献   
55.
当前,人们都在深思钱学森之问,即我国的学校为什么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我看来,钱学森之问既是一个真实问题,又是一个表面问题。因为少数杰出人才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旨在培养杰出人才的精英主义体制设计及急功近利的措施方法反而会抑制杰出人才的生长。只有尊重每一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权利,激发全民的创造性,才可能从中产生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56.
《神州学人》2009,(2):49-49
近日,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实施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意见》指出,北京将实施“杰出人才引进计划”,设置学科首席专家、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等岗位,其中首席专家年薪达百万。据悉,这是继2005年实施的“人才强教计划”之后的“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7.
“为什么我们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问得很尖锐。 这个问题落到基础教育,就变形为:天才学生.如何在中小学得到发现与培养?  相似文献   
58.
西安交通大学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国立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1956年学校主体内迁古都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校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首批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大学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59.
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被称为"钱学森之问"。 据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先生介绍,钱老先生心目中的杰出人才要比一般的专家、院士高出一大截,那是帅才,是全世界可以为之竖起大拇指的人。  相似文献   
60.
端木美 《留学生》2010,(12):40-41
敬爱的钱学森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苦苦萦绕在中国人民心头.成为一种可以称为民族伤痛的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