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4455篇
科学研究   555篇
各国文化   55篇
体育   405篇
综合类   212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51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炸弹钩钓组     
李洪生 《钓鱼》2004,(9):35-35
炸弹钩,也称爆炸钩,组钩、团钩,常见的有子母型、豆饼钩、飞钩。炸弹钩一般为6只一组,多为锦纶编织线作为子线扎制。其主要用抛竿沉钩底钓钓取个体较大的鱼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钓钩。在面广水深的水库、湖泊等自然水域,深受广大钓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文化断裂与《文心雕龙》的“空前绝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具理论体系与思辨色彩,但却成了"空前绝后"的理论巨著.本文从文化断裂的视角探究产生<文心雕龙>的文化背景及其"空前绝后"之因,认为隋唐文化中子家精神的衰微、对六朝文化的过分否定以及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使产生<文心雕龙>式著作的"文化语境"发生变化,产生了文化断裂,因而使<文心雕龙>成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3.
从宇宙生成论、天人关系论、发展变化论等方面分析 ,《淮南子》具有浓厚的易学思想。它对易学的推衍以及以“易”论理 ,推动了易学在汉代的发展 ,从而确定了《淮南子》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孔雀东南飞》在悲剧探源研究方面存在的偏差阐述个人观点 :兰芝被“遣”不是因为“无子” ,而是焦母认为的“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焦母是一个刁蛮专横的封建家长 ,已丧失了良母的本性 ,其作为不能以更年期综合症作解 ;刘兰芝不是封建时代的节妇烈女 ,焦刘为爱而死 ,他们是封建礼教行动上的叛逆 ,用生命唱出了封建时代的爱情挽歌。  相似文献   
15.
16.
杨伟光,1935年11月出生,广东梅县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历任编辑、记者、副主任、副台长。1985年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1991年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94年任广播电视电影部副部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为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7.
吴瑾辉 《数学教学》2003,(5):17-18,F004
对于高三的数学教学,在复习课中该如何去引导学生探究和实践呢?我以《等差、等比数列的子数列探索》为课题,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定义子数列 若数列{b_n}是由数列{a_n}的一些项按原来的顺序构成的一个新数列,则称数列{b_n}是数列{a_n}的子数列.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别处     
子矜 《中文自修》2004,(12):27-27
每个城市都不乏流浪猫的影子,它懒洋洋地转过街角,背过身去,冷笑不已。偶尔,你会在夜幕中瞄见它的影子,形只影单而神采奕奕。没人知道  相似文献   
19.
明弘正间审美主义倾向之流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文学自永乐年间始为重事功、重义理的台阁体文学所擅坛 ,经洪、宣、正、景、天、成诸代 ,至弘、正间才有所变化 ,其中一重要的原因即审美主义要素的大幅度增长 ,遂取代了尚质论文学观的地位 ,也只有在这一背景之下 ,才有了我们今天把握到的明中后期文学的一个差异性面貌。鉴于长期以来 ,文学史与文论史界疏于对这一变化状态及其复杂性等的研究 ,本文试图在此有限的篇幅中 ,经过具体考察 ,对相关问题作些开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