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1168篇
科学研究   317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7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主推进电动机的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船舶稳定性、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直接转矩控制优于空间电压矢量控制,特别体现在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改进、计算量和复杂性简化上。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异步电动机定子轴系可建立数学模型,利用Saber仿真软件可建立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电力推进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绘制Saber仿真曲线。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动静态特性良好,达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2.
用矢量分析方法推导了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本原理,基本感应电机理论和坐标变换关系,给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确定定向磁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中位置角的算法,分析了基于SVPWM的感应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原理,并实现了SVPWM算法。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4.
爱因斯坦的科学经历铸就了他的数学信仰以及相应的方法论,广义相对论的成功使这种数学信仰得到强化,并使他在引入半矢量研究狄拉克方程过程中误入歧途。爱因斯坦的数学信仰过分夸大了纯数学方法揭示自然本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张旺俏 《中国科技信息》2007,28(7):124-125,127
采用能够反映人对语音的感知特性的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作为语音的特征参数,研究了基于MFCC的VQ的识别方法,对单独使用MFCC与使用MFCC和AMFCC结合的识别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说话人的特征参数进行倒谱提升之后,MFCC和△MFCC结合能更好地区分不同说话人。  相似文献   
46.
新媒体时代,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工具,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微博发布信息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使微博在群体化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运用群体极化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围绕微博中娱乐新闻的群体极化现象,对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征等进行分析论证,阐述群体极化现象强大的影响力,并由此提出一些对策,规避群体极化的负效应,净化微博及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7.
社交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可被视为一种情感产品,其生产与消费过程因情感的重塑而走向一体化。本研究采用个案分析和扎根理论,围绕社交媒体用户在张玉环案中的情感交往行为,考察了情感产品的生成逻辑、发展条件和迭代过程。研究发现:用户在消费过程中赋予新闻特定的情感意义和情感价值,从而使新闻的情感属性凸显出来,其事实或信息属性被边缘化;媒体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会进一步固化新闻的情感偏向,使得新闻成为一种情感的表征。新闻发展为一种情感产品与冲突性媒介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抑制的解除有关,情感产品的迭代有一定周期性,可分为分化、对峙和逆转。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从情感视角重新界定了社交媒体新闻、反思了其社会角色,进而为媒体修正职业理念和伦理规范提供了一定参照。  相似文献   
48.
社交媒体是否存在“回音室效应”仍存有较大争议。过往研究多将算法视为信息茧房和态度极化的“罪魁祸首”,因为它营造了单一同质的信息环境,不利于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而异质、多元偶遇的信息则被当作“破茧”良方。本文借助在线-实验法,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设计了3(亲态度/反态度/平衡态度)×2(高论证质量/低论证质量)的多因素组间实验,尝试探究反态度信息和平衡信息接触对用户态度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多元信息共存的社交媒体并不必然带来开放理性的舆论环境,同质信息也不必然引发“过滤泡”效应。高质量反态度信息能够缓和或改变个人态度,但对高议题卷入度的人来说,反态度信息反而抑制态度去极化;人们同样会以处理片面信息的确认偏误方式理解平衡信息,但那些无明确立场、低说服意图的平衡信息具备态度修正潜力。因此,在考虑信息质量以及投放信息人群的议题卷入度的前提下,偶然信息投放能够有效缓解舆论极化问题。  相似文献   
49.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和演化受到来自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诸多风险致因因素影响,群体极化风险识别是在对其演化机理全面梳理基础上,对是否产生风险的判断,是社会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前导性环节。[方法/过程]文章论证了极端观点是群体极化风险存在的最主要具象形态,分析了极端观点的特征,构建了极端观点的TCMCR识别模型,基于自我归类理论中引用的原型性概念来识别极端观点,以元对比率的值表达观点的原型性,并以突发新冠疫情下的“辉瑞新冠小分子药物”舆情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文章构建的模型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极端观点进行有效识别,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观点O13发生了群体极化现象,形成了群体极化风险。  相似文献   
50.
王晓培 《中国出版》2023,(14):11-17
舆论极化的治理是维护网络空间公共利益的重要一环,也是将互联网这一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变量转化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为进一步探究社交媒体对舆论极化的影响,文章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平台生态的中观视角,从连接逻辑、情感逻辑、数据逻辑和商业逻辑四个社交媒体的主要逻辑入手,探讨其对舆论极化形成的影响,以补充和丰富极化研究版图,并为探索舆论极化的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供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