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通过描述一个令人窒息恐怖、毛骨悚然的极权主义社会,揭示了极权制度下个人自由的丧失和人性的泯灭。本文将讨论个人自由与极权控制的冲突在小说中的体现,试图探讨极权主义如何限制个人自由,如思想自由、新闻自由和情感自由。  相似文献   
42.
江桅 《大观周刊》2012,(48):15-15
本文先对乔治奥威尔及作品作了介绍,后对极权主义作了分析,并对乔治·奥威尔的作品与极权主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民国元年唐绍仪内阁是中国推翻封建帝制后根据《临时约法》组成的共和国第一届内阁。由于唐内阁存在时间不长,政绩不彰,因此历来对它的评价也不高。从唐内阁成立的政治环境与组建过程可以看出,这个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的责任内阁,实际上是经过协商形成的混合型内阁,主导权操在极权主义者袁世凯手中,内阁成立伊始,便面临种种矛盾并且不被列强所看好。唐绍仪内阁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唐氏有其内阁人事制度的原则与新政权内政外交的抱负;内阁组建后亦承续南京临时政府的建政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  相似文献   
44.
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勇敢地把自己从极权主义教会的权威下、从传统观念的重压下、从半封闭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下解放出来。如今,人们又经历了一次“解放”,依旧是有欢乐、阳光、自由,可惜的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存在着可怕的错位。  相似文献   
45.
卢梭政治思想的矛盾性,使得有人将其视为民主主义的杰出代表,有人却将其视为极权主义的创始人。本文以《社会契约论》的文本为基础,探讨了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认为不能给卢梭贴标签,对卢梭思想的矛盾性我们要具体分析。卢梭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46.
乌托邦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的理想社会的憧憬,而反鸟托邦则是对于未来世界中科学技术和极权主义压抑人性的深切忧虑.阿道斯-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描绘了一个处于极权主义统治下的毫无自由、人性可言的非人社会.在极权主义的支配之下,社会中一些个体出现了身份认同危机,这是极权主义戕害人性的结果.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理解和尊重人性、弘扬人文精神是避免极权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7.
汉娜.阿伦特作为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她在分析人的条件、极权主义起源和现代西方宪政困境等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公共领域问题的宪政理论价值,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理论解决建构起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共领域理论系统。这一理论的提出,既是她本人独特人生经历的时代感悟的理性成果,又是她对20世纪欧美社会的政治现象、政治过程和政治思想变迁的理论反思的结果。它不仅体现了阿伦特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哲学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卓越之处,而且也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理论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事实上,正是阿伦特的理论创建活动才使“公共领域”概念化,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和独具特色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48.
张竞文 《科教文汇》2009,(29):249-249
奥威尔作为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经历了西班牙内战所带给他的幻灭之后,以象征手法,辛辣地批判了斯大林主义的极权体制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践踏。  相似文献   
49.
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中一共提到四首童谣,其中一首的片段被多次引用,其余三首一带而过.本文认为,这些童谣的存在不仅勾连了情节,而且形成了一种关于时间、记忆和语言之关系的隐喻.童谣在叙述中时有时无,在记忆中渐渐隐去,这既是对语言和记忆的丢失发出的一声喟叹,也反映了极权主义对人类生存之本的威胁.  相似文献   
50.
袁贺 《历史教学》2004,(10):32-36
在近代至当代政治思想史上,卢梭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然而在笔者梳理这些争论的过程中,发现卢梭本人的声音一直处于缺席状态;由于人们对卢梭本人阐发的贯穿其政论、小说和回忆录中的公民观念的切割,导致其政治形象的多次重塑.本文旨在整理和简评有代表性争议的基础上,提出从公民观入手解释卢梭的政治思想是更合理的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