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060篇
科学研究   214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79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22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吃了他三个苹果"句式到底是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语法界一直都有较大的争议,至今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该文依据构式语法的传承观,认为"吃了他三个苹果"句式处于单双宾构式范畴的中间地带。文章从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分析该类句式处于单双宾构式范畴的中间地带的理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双宾构式范畴之间的过渡呈现渐进性。  相似文献   
142.
英语习语中存在大量VP+hand结构的表达,这些习语中的动词除所属身体部位意义,表示所属,获得之外,它们的整体意义还扩展到给予,位移,信息传递,致使等方面。那么,这些扩展义是如何形成的,VP与hand的非所属性如何解释?该文在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将vp+hand习语视为一种独立的构式,以图式范畴理论,自主依存理论和构式压制中的M-压制为理论基础,加以修补和整合形成新的SMA模型,以此来解释此构式的生成机制。研究表明,vp+hand习语表达式中的动词以归属类和获得类动词组成了构式的原型图示,其他六大类为语义扩展图示,语义扩展的途径体现为M-压制。修补整合后的SMA模式对vp+hand习语构式的语义认知机制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3.
构式语法批判了生成语法将形式与意义分割开来研究语言,认为形式与意义相对应,不同结构形式的构式表达不同的意义。Goldberg继承前人的部分构式观,对"构式"重新界定,强调其核心在"预测性",并增添了话语功能这一语用因素。认为语言是建立在人们互动体验,认知方式,概念结构之上的,是后天构建的。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具有生成语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也由于不成熟而存在着不少质疑。  相似文献   
144.
近年不同的网络新文体频频出现,并得到追捧。它们的出现使得一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构式语篇研究得到了发展。"甄嬛体"是这一类网络新文体的典型。本文将从"甄嬛体"的形成及能产机制、构式义、语篇构式语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探讨"甄嬛体"因其构式的开放性而独有的高能产性,而"甄嬛体"的构式义则体现了人们对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的要求。最后本文将运用语篇构式语法对"甄嬛体"进行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5.
人类智能始于语言,人工智能始于文字,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是发明了教育,智能植根于教育,教育让人类智能的发展从“现在进行时”变为“现在完成时”。智能机器里的物质和能量是物理层面的真实存在,结构和时间是认知层面的抽象思维。结构和时间寄生在物质和能量上,构成硬构体;机器里的信息是大量的软构体,体现了精神世界可以寄生在硬构体或者其他软构体之上,有虚有实,虚实结合,可自举和自我复用,始终至少存在下一个时间周期,使得机器能再去“想”,其秩序显示出维持自身思维和产生有序事件的能力。人的思维和机器的思维在数学上是同构的,在物理上是同源的,靠能量支撑,赖负熵为生。智能机器的诞生冲击教育的全方位、全要素,从教“书”,演进到教“学”,再进一步演进到教“育”,从如何拥有知识,演进到如何使用知识,进而演进到如何创造知识。智能时代教育的精髓是培育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思维的核心是抽象、联想和交互,机器亦然。机器用软构体延伸和拓展了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机器可以暴力思维,人和机器互教互学,优势互补,形成迭代的智能。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在全人类的面前,读书改变一个人,教育改变全人类,让我们迎接这场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6.
本文通过比较新旧"被"构式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异同点,说明新"被"构式是与原构式各自平行发展的另一相关但不同的构式。在构式的形成过程中,词汇压制是暂时的,而主导的应是构式压制。新"被"构式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修辞动因和语用动因。  相似文献   
147.
中动词是语言学中的“特殊”现象,学界不乏中动词的研究,被动乎?转喻乎?至今对中动词仍无明确定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动词与“被动”语态相联系,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也有的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其转喻理论对中动结构予以全新解释。对中动词的定位究竟应从结构(形式)视角,还是语义视角呢,本文试图对中动词现象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中动词词汇化假说和同形词假设,以期对中动词以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48.
陆善红 《阅读》2014,(36):11-13
<正>很多老师在教学议论性课文时,感到没啥可教,教这类课文容易滑入"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纠缠于"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举了什么例子?还有哪些例子?"这些内容,或者围绕着观点进行道理的阐发,简单地变成了说教课,与语文课程的要求渐行渐远。我认为,教学小学议论性课文要能达成语文课程的目标,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好下面两个问题:议论性课文该教给学生什么?该怎么教?一、教什么的问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说勤奋》(第7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第9  相似文献   
149.
碧山咏物词所凸显的"沉郁"特征,既指凝重郁结的情感状态,又指蕴藉深厚的艺术境界。碧山词中悲悼家国之感恨与自伤身世之落寞紧密相连,形成沉厚郁结的情感内蕴;同时,碧山词为情造文,承继比兴传统、运用唱叹笔法,借咏物以抒情,从而熔铸出其所独具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语感情况调查,提出高职院校学习者英语语感认知能力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认知构式语法观作为理论基础,分析阐释如何从构式网络情境化教学和多模态构式教学内容两个维度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发展学习者英语语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