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教育   18408篇
科学研究   717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607篇
综合类   492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8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498篇
  2014年   1451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1177篇
  2011年   1593篇
  2010年   1546篇
  2009年   1537篇
  2008年   1783篇
  2007年   1464篇
  2006年   1219篇
  2005年   1257篇
  2004年   1182篇
  2003年   1131篇
  2002年   944篇
  2001年   821篇
  2000年   863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飞碟回收     
一、游戏目的1)发展学生的灵敏和速度素质。2)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判断能力和协调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二、游戏准备和场地飞碟四只;篮球场地四块;丝巾四条。三、游戏方法根据同质的原则将10名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方,每方选派一名队员分站在篮球场  相似文献   
32.
《青春读书课系列》在正式出版之前,已被深圳育才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等地数所知名学校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教材选用,深受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反响极其热烈.那些学校是怎么使用这套丛书的呢?我们电话采访了几位中学老师,了解其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和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33.
本对篮球意识的内在规律及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教学训练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篮球意识,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湖南省部分高校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高校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具有以集体形式为主体,活动项目偏爱三大球,活动目的呈现出健身、社交、娱乐等多元化特征,余暇体育已成为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相似文献   
35.
论中国棒球职业化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具有职业性质的首届中国棒球新联赛的举办目的任务、基本概貌、组织形式、市场运作、职业特征、球员转会选秀等方面进行探索,剖析中国棒球职业化的发展对策,促使我国棒球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6.
37.
非学记叙体在承载人类明的诸种字媒介中,自有其独到而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故阅读这一类体也并非一望而知,无需方法的。要正确地理解和阅读非学记叙,必须建构正确的“阅读模式”。正确的“阅读模式”的建立,应在了解记叙体总体特征的同时,着力把握非学记叙在内容、形式上的特殊性,即:朴素的记叙性,严格的纪实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并针对这种特殊性,采取“理智性”、“汲取性”的阅读方式——以汲取章思想内容为要旨,达到求知益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体育运动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圆满完成读训并重的双重任务,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39.
学生学知识的目的全在应用.基因突变是较抽象的知识,而且突变的类型很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长期从事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表明,引导学生应用基因突变类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知识,形成整体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0.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对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做出回答,因而它必然包含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本文将借助现代自然辩证法中关于人体本质特性的阐释以探讨教育目的的合理选择与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