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陆晓霞 《辽宁教育》2007,(12):18-19
当地时间4月16日7点15分,美国弗吉亚理工大学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赵承熙枪击案。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校园枪击案。  相似文献   
52.
陈强 《教书育人》2007,(8):72-72
发生校园枪击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停课的一周里,学校举办了多场悼念活动.令人意外的是,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  相似文献   
53.
甘肃女子杨丽娟的追星,红遍了全中国。美国学校的枪击案,红透了全世界。杨丽娟,今年29岁,14年前,即15岁时就开始了对刘德华的“精神恋爱”。15岁是什么年龄?心智未完全成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需引导,人格正在形成。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熙,在上高中时就有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时期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54.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包括凶手在内共33人丧生。在校方与警方尚未查证枪手身份的情况下,《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的专栏女作家麦克.斯尼德(Michael Sneed)于当晚在该报网站抢先报道:枪手是持学生签证的中国人。此文引发部分媒体的跟风炒作,舆论为之哗然。次日,警方确认嫌犯为韩籍学生,谣言随之销声匿迹。然而,媒体何以出现“集体误报”等问题,着实值得业界深思。  相似文献   
55.
谈宽恕     
2007年4月21日,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悼念仪式上,33块悼念石被摆成一个半圆形,其中一块是悼念凶手赵承熙的。悼念者认为,赵承熙虽然犯下了残忍的罪行,但此前学校和社会都没能为他提供适当的治疗和心理咨询,他们对此感到遗憾,这样做也是为了安慰他的家人。美国民众在写给赵承熙的话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希望许多人能把心中对你的怨恨,转化为宽恕。”  相似文献   
56.
感动 《知识窗》2007,(7):1-1
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案已尘埃落定,但随后的另一则消息却又震惊了世界——该校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害者一起列为了悼念对象。  相似文献   
57.
接到同事马特的电话之前,警长葛尼正在和我聊盲人摸象的故事。葛尼是调查凶杀案的高手,在他的辖区内,还没有他破不了的凶杀案。  相似文献   
58.
最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最血腥的校园枪击事件——弗吉尼亚枪击案震动了美国,也震动了全世界。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一向以民主自由自居的美国社会怎么了?风起于青萍之末。弗吉尼亚枪击案决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美国血腥的枪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9.
美国校园枪击案频繁发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也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国会想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个世人关注的问题,并于1990年通过了《学校地区禁止枪械法》,但在一起诉讼案中,地方法院依据该法作出的判决,竟然被联邦最高法院以违宪而判决无效。该案充分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本文对这个问题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0.
杨波 《东南传播》2018,(4):56-58
研究依托新闻框架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数量、消息来源、主题建构、内容结构、形象塑造等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多层次地比较美联社和新华社围绕拉斯维加斯枪击事件各自形成的报道框架,并进一步探讨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