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60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54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怡 《东方文化》2001,(1):81-86
陈寅恪先生是我国名的历史学家,古典学家和宗教学家,是本世纪的学术大师,其中《柳如是别传》是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巨,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多年来知识的积累,在其晚年目盲体衰的恶劣条件下完成这部作品。“全书八十余万言,以柳氏本末为主,而附之以钱氏有关事迹,并详述柳氏与陈子龙、程孟燧、谢三宾、宋徵舆、李待问等人的交往关系,多发前人未发之覆。”  相似文献   
102.
中庸之道的现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庸之道的哲学内涵可概括为:适度、整体、权变与和谐四大原则。其中,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中庸之道伟大而深奥,它是儒家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最富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104.
南冥先生(1501-1572),姓曹名植,字楗仲,号南冥,是韩国历史上李朝时代著名的性理学家、实学家、教育家。南冥先生自幼熟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特别喜读《左传》、《中庸》、《大学》、《近思录》等,他在研究和吸取我国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性理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5.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民族思想。这些思想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宝贵财富。中庸与辨证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和合”的思想、开拓创新的思想,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孔子在两千年前提出了中庸之道是维护心理平衡、塑造人格的根本思想法则。他深刻认识到修身养心 (思想品德修养 )与人的心理平衡有着密切关系。孔子明确指出失之“正中”的不良情绪会破坏心理平衡 ,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他提醒人们重视对情绪情感的控制与调节 ,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要克制、寡欲、大度。另外 ,孔子对音乐、养生、双重人格 (变态人格 )等等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7.
    
“方寸映天地,集邮博古今“,这是一幅赞美集邮的楹联,对仗工整,我们集邮爱好者经常读到它?它表现了集邮增长知识的含义。“天地”、”古今”是空间和事件客观存在的,如何去认识它?荀子日:多问日博。《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关键在于—个“博”字。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也是立足于“博”。  相似文献   
108.
柳是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原型意象,其审美文化意蕴在唐代有一个由美向丑的转变,即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品性高洁的隐者形象转向唐代轻狂卑劣之人格象征,由唐初拓展出的美貌女子渐渐转向青楼女子。其转变的原因有:唐代社会政治思想的开放与商业文化的繁荣;唐代乐舞《杨柳枝》的盛行;柳意象审美意蕴的老化,陈陈相因;科举取士制度与党派之争;青楼女子以柳自比。  相似文献   
109.
说到柳,心便柔和了。 感觉里,柳便是那伫立江南烟雨中的美丽女子;便是那扶风而来,穿唐裙,留双丫髻的黛眉含烟的古典女子;便是那临了池,顾影婆娑,抬起头来,就有了凄楚和缠绵泪眼的痴情女子……  相似文献   
110.
中道思想是世界各大文明共同关注的思想之一.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对其都有精辟的论述.从二者之间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这一共通思想论述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从而更好的理解二种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为消除文明间的对立和隔阂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