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五柳先生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被人们看成为陶渊明的自传,并影响了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但实际上,<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况文",是其综合历代贤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真实地把握陶渊明的形象特性.  相似文献   
172.
中国古代自传向来注重对“真实”的书写,但这种书写却时常与“虚构”的手法纠结在一起,并且两者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五柳先生传》型自传的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虚构”这一手法与“真实”二者之间的统一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3.
目前,从教学改革方面讲,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它所受到的关注,取得的成果远远不及现代文阅读教学。从另一方面讲,改革的步子虽然不大,它所经受的“折腾”相对来说也就比较小一些,反倒稳妥了一些。然而,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毕竟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它在记诵、积累、语感,特别在汲取人文精神等方面都难于现代文的学习。因之,怎样依照新课改要求,寻找新的思路,设计出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方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这是谁也绕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4.
川柳是日本江户时期城市文化的代表之一,以日常用语和幽默讽刺的特征在民间广受喜爱。"工薪族川柳大赛"中参赛选手所使用的雅号近年来获得新发展,不局限于固定的笔名形式。新型雅号或是对内容的主语进行补充,或是传递作者的心情,又或是化用流行语、流行事物,关注新型雅号对川柳的补充作用可以使读者更好体味其内涵。  相似文献   
175.
柳梦梅形象与《牡丹亭》时代命题的完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丹亭》以“情”抗“理”这一时代命题,是由杜丽娘在剧作的前半部,柳梦梅在剧作的后半部前后相续,共同承担,才贯穿始终,最终完成的。对柳梦梅形象这个意义的忽视,会使我们失落半部《牡丹亭》。  相似文献   
176.
柳树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太高了,所表达的意象也特别丰富:青春、曼妙,别离、思念,欣喜、悠然……形美,意更美,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它的万种风情吧。春意盎然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宋】志南伤心断肠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宋】陆游  相似文献   
177.
中国画向以“写意”见长,虚虚点染几笔,全无精描细绘,却能将大江长川的精神,崇山峻岭的气势呈现于尺幅之间,与西洋传统油画风格迥然相异。《五柳先生传》从题材上看是传记,属叙事范畴,但通篇以虚摹代实写,以抒情代记叙,缥缈空灵,大有国画“写意”之趣。  相似文献   
178.
“章台柳”的典故出自韩翃和柳氏的爱情故事,其后“章台柳”成为中国文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常常作为娼妓的代名词。“章台柳”意象是“章台”和“柳”两个意象的组合。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9.
本期我们选了她的《咏物篇》(节选),在这篇散文里,作者对笔下草木感恩般的细腻描摹以及字里行间透出的睿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缓缓流淌的美的温情,更是猝不及防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80.
朱敏 《文教资料》2008,(30):14-16
柳作为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中传播了几千年,走进了中国文人的心中.在传播过程中又被文人们进行了接受和演变,使其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传播与接受的视野下对柳意象在表现情感内涵以及人格化方面的变化与演进、传承与创新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