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534篇
科学研究   476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48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家族主义、移植模仿性对近代日本天皇制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族主义构成了近代天皇制的核,而移植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则构成近代天皇制的壳,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构造了近代日本的天皇制.  相似文献   
32.
灰色的平坝子上,蒙着一层惨白的月光,没有一点活动的影子,全现出了可怕的死寂,罩在头顶的天空,有着稀稀疏疏的星子,亮亮的,仿佛一些光明的泪珠,就要坠落一样。城那边没有一点灯火,城墙垛子和一些树木,则朦胧地现在天空的那面,为灰白色的大路所划开的两片乱葬坟,在月光下显出一堆一堆青黑色的阴影。间或可以看见三两点荧光虫,在悠悠地浮游着,有时  相似文献   
33.
太阳就是生命,它属于我们大家,谁也没有权力偷走它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世界是多么美丽啊!大街小巷清洁明亮,树木青翠欲滴,鸟儿引吭高歌,鲜花芬芳宜人。可当乌云遮住太阳时,世界变得黯淡无光,鸟儿消失了,歌声停止了,花儿也垂下了头。太阳是光和热的源泉,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太阳,就没  相似文献   
34.
通往城堡的道路两边种植着不同种类的树木。只要你按照路边树木的排列顺序,将余下的树木全部种好,就有机会到城堡中做客,现在就开始动手种树吧。小提示:余下的树木在本期赠送的"小粘贴"上。  相似文献   
35.
介绍绿化针叶大苗移植的条件及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6.
近几年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经济违法现象,由于这些行为侵害的对象大部分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公众,而这些受害的社会公众基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或不愿提起诉讼,针对这种情况,学者纷纷撰文要求完善经济立法,引进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笔者认为这种诉讼制度在我国会遭遇一定的现实困难,引进的时机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37.
我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和许多高大的树木相比,我很渺小。 但我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因为我也有着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我会和其他树木一样,享受大地同样的养料,感受太阳平等的爱抚,接受雨露一样的滋润。身边有鲜花吐蕊,头顶有蜂蝶围绕——我同样有长大的喜悦。  相似文献   
38.
法律移植是国家创建法律过程中的常见现象。近代以来,许多非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武力和明的双重冲击下,为实现本国的现代化实施了以西方法为楷模的法律移植活动。日本被认为是成功移植的典型国家。但是,通过对移植对象的选择,移植过程中对本土资源和外国法的认识、处理,以及移植的效果等的研究,可以认为近代日本的法律移植并不完全成功。日本明治时期法律移植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当前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制的立法活动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9.
客家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资源系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我们需要对客家文化进行市场化移植,从而使客家文化真正走向市场,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对客家文化市场化移植的现状、时代要求和形式进行探讨更有助于为客家地区带来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40.
我曾在一本作文选上看过一篇题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习作,作者是初三年的一位学生。文章的内容是针对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而作的。文中小作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中写道:小学时班里是一片茂密的“小森林”,到了初一、初二年,这一片“森林”不见了,只有零星的几棵“树木”,渐渐地连一棵树木也不见了,剩下的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文末小作者发出这样的质问:是我们长大了、成熟了吗?偶尔我还会在学生面前打趣地添上一句:是你们被砍伐了吗?的确,从教几年来,我对此也深感疑惑:一个并不难的题目问学生,他们一起回答的时候,倒还热烈(但这样回答听不清楚,可能里面还有不少“南郭先生”,检查不出学生的真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