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6088篇
科学研究   134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93篇
综合类   786篇
文化理论   97篇
信息传播   646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536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1102篇
  2014年   2032篇
  2013年   1710篇
  2012年   1995篇
  2011年   1864篇
  2010年   1316篇
  2009年   1014篇
  2008年   1096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伍红军 《职教通讯》2022,(11):41-51
1980年以来至今40余年,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围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两个主命题几经变迁。从20世纪80、90年代的“产教结合、联合办学”起步,依靠校办工厂这一主要载体,采取半工半读的师徒制形式,为彰显职业教育特征的办学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跨入新世纪之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式确立,订单班是最主要的人才培养载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成为主要人才培养形式,标志着职业教育独特办学模式的成型;进入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最终奠定,办学载体向平台化方向发展,产业学院、职教集团等多元化载体大量涌现,中国特色学徒制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形式。历经40余年之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八字箴言成为职业教育共识,产业界与职教界、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呈现出一个相对理想的面貌。  相似文献   
82.
随着产业转型、技术更新加快,依托多方资源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一方式得到普遍认可,但实际效果欠佳。在共生理论视域下,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存在着共生要素内生动力不足、共生界面机制创设欠佳、共生环境营造不充分等问题,提出提高认识、激发共生动力,制度为先、优化共生环境,强化过程、创设共生条件,寻找突破、强化共生界面,校企协力、构建共生系统等路径,积极推动校企联合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3.
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职业院校课程开发还存在课程内容偏于单一学科知识、与实际生产的吻合度不够,开发主体以职业院校教师为主、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度不够,课程的应用场景模糊、面向未来的确定性不够等诸多“不融合”问题。在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职业院校融合课程开发把企业生产与学校课程相融合、把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相融合,实现了课程目标、内容、情境、过程、评价以及课程开发主体的多维融合,促进了学生解决综合性生产任务和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4.
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影响力”三维立体分析框架,对2014—2022年国家层面颁布的21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在政策工具选择上更加青睐命令性工具、职能拓展性工具,权威重组性工具和激励性工具使用不足;在政策目标上更注重产教融合目标的实现,对协同育人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重视不足。未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制定需基于政策目标合理分配政策工具,重塑权威重组性工具,强化法律规制类和监督评估类工具,调整职能拓展性工具内在结构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决策能力,提高政策影响力。  相似文献   
85.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要想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教育系统生态平衡,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在由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这四个嵌套系统组成的生态网络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微系统中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在中间系统中需考虑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在外层系统中需考虑与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在宏系统中则受到国家政治环境和政策的影响。要寻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路径,须保持开放整合性,实现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平衡发展;维持协同共生性,促进各教育子系统之间的融合互动;坚持动态平衡性,健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促进可持续性,提升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86.
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成熟运用驱动着传统零售行业不断创新。面对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商科专业作为输出零售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为响应国家对“产教融合”的号召,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以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为例,针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结合产业学院订单班的实践经验,提出基于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从产业学院的“政府+商会(行业协会)”办学体制、“政、行、企、校”四方联动运行机制、“小微”订单班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路径,丰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7.
目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各行各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对其高度依赖。同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引领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学科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亦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特色优势学科建设逐渐成为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创新引领服务经济社会,通过开展以面向需求为主要特征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进步。  相似文献   
88.
民办地方性高校应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该文基于马鞍山学院所在地理位置因素,在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分析民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探讨政府、企业、学校“三重螺旋”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并根据该校涉农专业相关特点提出相应改革举措,为民办地方性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校企”、“校地”育人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9.
新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知识和创意的经济形态,是知识与经济高度融合的结果。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运用知识和较强的自适应社会能力,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天然的联系使其必须承担起创造性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的责任。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具体承载物,产教融合发展须借助校企合作这一具体的形式来达成。产教融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完善的动力机制构建始终是其不渝的追求。产教融合发展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主体发挥的功能不同,孕育期以政策优势规范和调控为主,成熟期以利益导向机制为主,变革期则以价值实现和文化融合为主。  相似文献   
90.
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是实现工科创新型"智能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然而具体运用何种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创新实践教学建设一直是困扰学界与业界的难题.立足校企合作的视角,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以增强现实技术、同步建模技术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为辅助,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实验设计与综合实习相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如基于多实验融合的沉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