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月芬 《江西教育》2012,(11):32-32
<正>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课本中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情感与智慧的产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情感,让激情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鲜明的主题、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学生不光能从中获得知识,还能从中获得很多启示。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创  相似文献   
42.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变抽象的图为形象的画面,变生硬的文字为生动的讲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多幅画面的展现,让学生对桂林的山水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们被桂林山水如此的美景深深吸引,纷纷赞叹:真美呀!简单的几幅图片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欲望强  相似文献   
43.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呢?下面就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为例谈点粗浅体会。《桂林山水》是小语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作者通过描写桂林水和山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在讲这篇课文时,从导语入手,图文结合,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美,感受了祖国语言的美,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4.
我的家乡桂林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漓江的柔美,象鼻山的意趣,城市环抱着山水,青翠蕴涵着灵秀.有人说,这个被桂林山水滋养出的南方女子,浑身透着一股灵气,她才气逼人,气质绝佳,似乎每次出现就能让人眼前一亮.也有人说,这样的女子总是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 上高三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北京广播学院要在桂林招生,鼓励我去报考.考试在省广电局,那年有几千人报考,最后只录取了我一个.临近毕业,上海电视台到广院选人.尽管我的长相并不出众,但台长亲自拍板,说:"她的内涵会给新闻节目注入一种新鲜的血液."而当时广院已经决定保送我读研究生,去上海就是违约.上海台无怨无悔地为我交了"悔约金",广院也为我保留了研究生入学资格两年.2003年,央视二套经济频道在全国各频道"海选"主持人,二套节目组负责人每天从早到晚开着电视机,充当星探.我经过试镜之后,成为入选者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45.
<正>十年前,初为教师的我读了前辈们向我推荐的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一书。这本书中的实例和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引导着我的教学工作。近期,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从书中《熏锅屋》一文中又受益颇多。说起"熏锅屋"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解。于永正老师是徐州人,当地人管厨房见"锅屋",套用徐州的一俗语,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意思为新盖的厨房的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于老师认为,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评、议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6.
47.
教学目标: 1.学习课2—3自然段,品味语言,感情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2.初步学会列提纲背诵2-3自然段。  相似文献   
48.
小时候,我是个愚笨的孩子,又加上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盛行,奶奶不喜,爸爸不爱,仿佛我是这个家多余的人,每每做错事,哪怕是一丁点的小疏忽,他们都会骂我蠢货,废物。也怪,那些年,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我总是差错不断,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前途一片黑暗。那年冬天,班上举行作文比赛,我半点头绪都没有,两个小时,只把桂林山水的第一段默写  相似文献   
49.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50.
传统课文《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两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