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3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582篇 |
科学研究 | 51篇 |
各国文化 | 17篇 |
体育 | 64篇 |
综合类 | 9篇 |
文化理论 | 6篇 |
信息传播 | 3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94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张祖群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3):62-67
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物象和寓意可以发生文化意象的转换。通过崔护和桃花姑娘的心理复原,可以穿越时空场景,加深理解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人面桃花的爱情文化原型是:桃花物象+悲剧爱情寓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花已经脱离了一种简单的植物物象,而变成清骨、幽芳、弄妆、疏丽、严霜等代名词,赋予一种中国古典人文气质。在西周初年,桃花就被认为是带来婚姻爱情的"信物"。在现代,桃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了爱情的俘虏和悲剧残美。第二,"人面桃花"表达一面之缘竟成永别之意,寓意着男女之间错过了就将铸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和悲剧。人们在具体物象中寻找的是并不存在的影子,这首诗寓意了一种悲剧美。 相似文献
94.
95.
李弗不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2,(7):3-6
六月的天空多么绚烂,莘莘学子大多彻夜无眠。昨夜神州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又是一年高考过。作文题目热议多。 相似文献
96.
97.
若一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16-16
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蔡清的古墓,前不久在泉州大桃花山被发现。蔡清古墓相传为“龙虾出海”穴,其墓位于泉州大桃花山东侧半山腰上,但具体位置不详。经陈谦、陈国水先生苦苦搜索了两天,终于在荆棘丛中发现了蔡清墓的神道碑———明国子监祭酒理学名臣蔡虚斋先生神道,高约2米,宽62厘米。字迹虽已严重漫漶,但还依稀可辨。碑前立有3根石柱,靠前的一根刻有“秘阁贮名臣遗书文宗百代”,估计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地上还卧着一根石柱,上刻“永思亭”3字,估计是一个倒塌的护碑亭。蔡清,字介夫,号虚斋,泉州(今鲤城区)人,明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官… 相似文献
98.
韩有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1,22(4):62-65
须弥山桃花洞石窟,开凿完成于唐广德年间,该窟由主室,前室及四个附窟构成,规模大,雕造精,形制独特,是一次建居,保存产为完好的中心柱窟,为各地唐窟所不多见,是本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同类石窟中最为珍贵的典型窟例。 相似文献
99.
100.
毕光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F002-F002
革命与人面桃花有什么关系呢? 格非的一部写革命的小说干嘛要用人面桃花做书名呢? 兴许由于那个也算轰轰烈烈革了一场命的主角是个女性,那个叫做秀米的江南女子。 人面桃花该同那首诗有关系吧,那首广为传诵的唐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次春天的邂逅,一个少女的顾盼有情,一种无处抵达的表白。多美啊!一种散发着春芬芳、春的气息和书卷香的美,一种遗憾的美。遗憾的美是叫人更加难以释怀的美。是谁造成了这样的遗憾?是时间。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人面却已杳然,错过了的就不可复得。走出这首诗,走出那两个人的故事,就没有人没有这样的怅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于是人面与桃花,人与花,就成了人与自然的对比,生命被抛进了时间的河流:人生短暂,宇宙永恒。就像曹植吟咏的:“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送应式式》);就像阮籍感慨的:“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咏怀诗》),就像苏东坡吁叹的:“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前赤壁赋》)。格非想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借用了人面桃花的意象吧。人面是女性的代称,也指代人的生命,进而指代人生,人的命运遭际;桃花象征春天,象征时间,象征美好,象征人力所无法改变的自然:桃花源的梦想无不在时间的冲刷下破碎。格非的这部小说,确然是关于革命与乌托邦的小说,关于历史与个人欲望的小说,但也是关于时间的小说。桃花不是没有象征空间。陆侃得到的桃源图,王观澄经营的花家舍,张季元们构想的大同世界,秀米建造的普济学堂,是性质相同的乌托邦,都是人的执念的空间化。但他们都需要在时间中被显现,而又在时间中被否定因而在时间中永存。乌托邦永远不可能真正企及(因为人的欲望无止境),它也因此被时间化。桃源常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而生命不长在——人面不知何处去,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遭遇,它形成历史的循环和轮回。所谓“光阴流转,幻影再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秀米在临终前,从陆家的宝物——忘忧釜里看到的,就是这种循环和轮回。她看到了一朝出走、渺不知所终的父亲(那是她的过去),也看到了她早已失散、无法认识的儿子(那是她的未来)。时间在收获秀米的生命时,把历史和人生的真相骤然出示给她,就那么短暂的一瞬。让她明白,人生如冰花般脆弱,而人不经历一趟人生又不知道满足:临了方才徒然明白哪些是真哪些是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