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3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基于MODIS数据的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吴云  曾源  赵炎  吴炳方  武文波 《资源科学》2010,32(7):1417-1424
本文以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海河流域2000年-2007年的植被覆盖度(fc)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植被覆盖度与降雨量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2000年-2007年平原农业区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fc介于60%~80%之间;永定河上游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fc小于30%;②近8年来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只有东南部的部分农田及城市扩展区,植被覆盖度有所减少;③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与当年3至8月的降水总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687,该时段内的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总体趋势较为相似,在绝大多数年份,两者的增减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2.
巴西是我国重要的大豆进口国。研究巴西大豆的产量变化和供给状况对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乃至国际大豆 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目前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中应用最广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巴西2017年大豆长势 进行监测,并采用差值模型,与2016年同期大豆长势的平均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巴西大豆2017年产量变化趋 势,为我国大豆进口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巴西大豆长势在2017年期间呈现“前期较好,中期略变差, 后期变好”的趋势,大豆长势总体好于2016年同期。在空间分布上,巴西中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大豆全年长势好于 2016年同期,而在南部的一些州,大豆长势基本与2016年同期持平。大豆主要生育期内良好的天气因素是2017年巴西 大豆长势较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探讨遥感资料在城市绿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通过不同时相的影像图分析徐州市绿地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994-2000年期间徐州市区绿地有增有减,但总的趋势是减少:增加部分集中在郊区,是人工绿化的结果;减少部分集中在市区东南的面状区域以及因城市道路扩展而占用的线状区域,这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4.
2001年至2010年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利用2001年-2010年MODIS09Q1数据,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近10a澜沧江流域NDVI时序数据集。并利用最大值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a澜沧江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多年平均的植被指数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北纬27.6~29.2°存在一个明显的过渡带;且与高程和坡度均呈负相关关系,植被指数随着高程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较明显,高程大于5000m的区域NDVI平均值仅为0.18;②近10a来,澜沧江流域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速率和增加幅度存在区域差异,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增加最快且幅度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低;③2001年-2010年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得到改善的区域面积明显大于退化区域;澜沧江流域Hurst指数分析表明澜沧江流域植被变化将保持现在的趋势;综合分析slope和Hurst指数结果,表明NDVI变化趋势以良性发展为主,但NDVI强持续性的退化区和弱持续性的改善区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5.
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基于单一植被指数的水稻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但由于生物量随着水稻生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单一植被指数只能反映某一时期水稻冠层和背景信息而不能精确地用于整个生育期生物量的监测。为此,采用40个植被指数,利用具有正交特性的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一个彼此间包含较少冗余信息的植被指数组合,该组合中不同的植被指数适应于水稻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的估算。运用具有非线性预测能力的支持向量机对植被指数组合估测效果进行验证,R~2达到0.81,RMSE达到0.51 kg/m~2。结果表明此植被指数组合相较于单一植被指数更能反应水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生物量估算能力,为水稻全生期育生物量估算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6.
以呼和浩特市为主要的研究区域,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呼和浩特市Landsat4-5TM卫星数字影像,以及2015年、2017年Landsat8OLI TIRS卫星数字影像为数据,通过ArcGIS和ENVI软件平台提取植被覆盖度,研究1990年~2017年呼和浩特市植被覆盖度的总体变化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呼和浩特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综合分析呼和浩特市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时间上,1990年~1995年呼和浩特市的植被覆盖度处于下降的趋势,1995年~2010年,呼和浩特市的植被覆盖度处于平稳变化阶段,2010年~2015年,呼和浩特市的植被覆盖度再次出现下降趋势,但到2017年,呼和浩特市的植被覆盖度稳步上升,有明显的改善;空间上,呼和浩特市呈现中部植被覆盖度较高,南北植被覆盖度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57.
株洲市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及热岛效应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温度(LST)是研究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和资源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地球系统科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城市热环境和植被覆盖状况相关性研究,对城市绿地规划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研究选择1993年8月25日株洲地区的陆地卫星TM影像,利用单窗算法对LandsatTM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获得较高的精度。通过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用统计方法对株洲市反演的温度和NDVI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温度与植被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地表温度(LST)高的区域对应NDVI一般都较小,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热场变异指数对株洲地区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场变异指数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城市热岛现象。  相似文献   
58.
选取植被指数和温度作为湿地保护区划定的基本依据,采用感测范围广、获取信息方便的NOAA/AVHRR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反演南中国海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海面温度和陆地表面温度。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湿地保护区的NDVI阈值和温度阈值,再对各个参数的阈值进行空间分析,最终确定南中国海重要湿地地址和范围。最后把确定的保护区域与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确定的湿地示范区作对比研究,发现根据NDVI与温度确定的重要湿地包括了6个重要湿地示范区中的5个。  相似文献   
59.
针对高分辨率可见光波段影像植被提取时,因缺少近红外波段引起参考不足的问题,利用植被在可见光方面的光谱特性,实现对可见光波段植被自动化提取与初步分类。在可见光植被指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 0.5m 正射高分辨率 DOM,将不同植被指数带入计算,从一系列可见光植被指数中选取一组最优植被指数。通过筛选,选用 RGBVI 指数进行实验。检测结果证明,RGBVI-Ostu 方法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中提取林地植被精度高达 91.26%,由此证明该方法使高分辨率可见光植被指数林地识别更精确。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处理黄冈市2000~2013年共14年的同时相的MODIS影像,获得其植被覆盖度,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同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地形统计和分区统计,较清晰地反映了黄冈市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三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从2000年到2008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处于上升趋势,从2008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则处于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黄冈市的植被覆盖度良好;(2)从2000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明显,上升为主;下降、急剧下降和快速上升的比例很低;(3)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县市主要为:英山县、罗田县、麻城市;植被覆盖较低的县市主要为:黄州区、武穴市、黄梅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