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2篇
教育   518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91.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一位光耀千古、影响久远的伟人,屈原思想的形成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良好的家世给屈原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莫敖子华、昭阳、淖滑等人的爱国思想和政治主张也深深影响了屈原的政治革新。屈原是联齐抗秦路线的坚定践行者,他曾三使齐国,到过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作为当时思想文化交流的中心,学术争鸣和思想交流的良机屈原不会与之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92.
对粤西地缘文化、年例民俗进行简单概述;叙述了元宵年例仪式中“翻剌床”、“穿令”、“爬刀梯”三种“游神”、“娱神”民俗活动,分析其“场域”心理的巫文化特征;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刺床”、“穿令”以及爬刀梯承载着粤西民俗体育的传承功能,也是粤西先民勇猛与挑战自然精神发扬、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93.
屈原新论     
屈原到底是个什么人?向来较少人深究。本文从其作品及有关史实考察,以为屈原是一个优秀的巫官,并作了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也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简中的《孔子诗论》进行逐简的解读,主要从文论角度揭示其理论内涵,包括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理论,《孔子诗论》作者对《诗》的解读方式,《孔子诗论》与《诗序》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95.
徐州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楚文化与汉文化交汇融合的楚汉文化特色。在当今经济竞争时代,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徐州应发挥经济优势,并正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融入发达经济圈,以获得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6.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7.
辞赋源流谈     
原始巫祭仪式活动造就了辞赋产生的客观环境,巫祭咒语成为辞赋的萌芽。辞赋的许多特点都来源于巫祭活动的仪式和咒语,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辞赋的源,也影响了辞赋的流。辞赋的发展透露出文化的力量和社会时代变迁的力量。  相似文献   
98.
<陈风>中三首"东门"诗非为"刺乱"、"疾时"之作,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释文献所载"礼制"明其不可能为"宣淫"之作;五行观、自然观、思想观与时令等诸多因素的整合导致民俗化上层巫觋之风的现实性;对三首"东门"诗中内容有重点地笺释,以证其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99.
将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所藏并整理的“战国楚竹书”材料中《缁衣》所引《诗经》,对照有关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就《诗经》“又共患行,四或川之”的用字和版本流传重新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00.
任何思想文化体系或学术思潮皆有其由以产生的背景和渊源,如若离开其背景和渊源,我们就很难对这种思想文化体系或学术思潮做全面深入的研究.这就像地理学家或水利学家对一条大河的考察,要准确了解其流量大小、水质清浊、盈枯变化、水流湍缓、支脉分布,乃至与之相关的季节、气候等情况,一定要沿流溯源,彻底弄清这条大河的来龙去脉,此之谓"若知其流,必溯其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