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0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初中生之友》2012,(26):56
@应用心理学工作室:当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那只是他们将自己不行的经历和声音投射到你身上。那是他们的真实,而不是你的。至于你到底行不行,需要去经历才知道。最起码你心中要有一个行的意念在支撑你。在心中看到它,你就能做到。把那些质疑的声音物归原主吧。亲,你行的!  相似文献   
92.
明清家族小说的渎父母题是指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塑造与父子对立的情节演绎,对父亲角色进行的贬抑与亵渎。小说对父亲进行审丑化处理,以父亲形象的僵化与人格缺陷作为审视的重心;并以逆子的物质需求与情色思潮的冲击,宣告着传统父权文明的颓败和父权维系的社会体制的衰败。渎父母题是明清家族小说区别于以往小说主题的关键所在,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3.
关于《彭门纪乱》的作者,古书多载为唐人郑樵,仅《通志·艺文略》作孙樵。以孙樵的身份,确有撰作此书之可能。《新唐书》、《资治通鉴》记徐州庞勋之事始末甚详,材料即采据此书,说明其记载比较可信,史料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4.
本文选取宜兴市湖父镇为案例,对旅游小企业经营户业主以及经营实体进行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深度访谈,得出其经营特征。并针对其特征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旅游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
文章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分析得出卡夫卡的"惧父情结"是《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个人因素,同时又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了卡夫卡作为一个处于时代混乱荒诞社会的作家,站在人类共同心理的社会高度去创作。因此"父子冲突"集体无意识又构成《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96.
作家与其父亲的伦理关系实际上是两代人心灵碰撞的关系。父爱对作家人格的影响是随着父子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父子和谐,作家继承父亲的事业和人格;父子对立,作家可能违背父愿,愈坚定自己的学选择;父子分离,父爱缺失,作有可能在学上创造辉煌。  相似文献   
97.
关联规则的上探操作沿袭了OLAP中上探的概念,它是通过对已经挖掘得到的用户感兴趣的规则进行再分析,挖掘出用户感兴趣的父关联规则.提出了关联规则上探及相关的概念,并在此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上探的算法及复杂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上探操作能有效挖掘出上层关联规则.  相似文献   
98.
儒学目前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儒学是父家长的哲学,只要父家长这种社会成员存在,儒学就不会失去价值及功用。为什么说儒学是父家长的哲学呢?理由有二:一、从儒学产生的思想来源看,儒学是总结提升了历史上的若干父家长代表人物的思想道德理念而形成的;二、从《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来看,儒学本身的理论体系是为父家长设计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99.
本文简要介绍了欧茨的新作《鬼父》(DADDY LOVE)。在这部作品中,欧茨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将矛头直指美国乃至西方世界中普通大众崇敬的神职人物,对于其丑恶罪行大胆揭露。把当今美国社会中人们压抑在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诉诸笔端。但通过对文中母亲和儿子受难、挣扎、重逢经历的描述却让读者相信黑暗之后终将迎来光明。  相似文献   
100.
格雷厄姆·格林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他创造了一系列有着悲剧命运的父型英雄主人公,他们在强大无比的社会环境压迫下,凭借着足够的信仰和勇气走向了救赎,保持和延续了美好的人性之光。格林肯定通过忏悔、觉悟走向救赎的行为,认为即使在人本精神迷失的道德困境下,人性还是能最终回归自我,而这是个体存在的最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