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63篇
科学研究   11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语言是歌唱所独有的特点,注重歌唱语言的研究,对提高演唱水平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剖析了“吐字归音”理论,并结合演唱实践对如何“吐字归音”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2.
《唱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对歌唱艺术进行探索的专业著作。虽然它研究的是中国古代的戏曲演唱现象,且文字简扼,语言难懂(为宋元语言),令今人读来颇为费解。但经过后人对其精辟言辞的不断研究,《唱论》中对歌唱理念的高度提炼,使历代歌者从中得益匪浅。相比现在大量的国内外声乐文论,《唱论》中许多声乐理念的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它对我们当今的声乐教学仍有着实际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三种角度再次审视《唱论》,意图找出和再次认识《唱论》中的歌唱理念对当今声乐教学理论的借鉴和启示。以期更好地体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63.
我国现行的歌唱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目前众多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提到大多的是教师如何去教授学生,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笔者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4.
歌唱表演的激情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积极情绪,这种情感能使表演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能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和更为丰富的内涵。演唱者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能使歌唱的激情与发声技巧协调统一,使欣赏者获得新的艺术感受,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5.
歌唱是一个复杂的发声运动,它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技巧性,由于学习过程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缺乏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导致歌唱学习中各种不同嗓音问题的出现,本文对常见的嗓音问题形成的原因、症状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音乐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66.
作为集体歌唱艺术形式,合唱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广大听众喜爱,在学生中也拥有充足的魅力。合唱是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有效途径,既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合唱对学生的艺术要求较高,要求队员音色统一、吐字统一、能够有效把握乐句的连贯性,因此教学难度较大。本文以中学合唱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提升学生歌唱技巧和技能的方法,以期为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7.
视唱在高考音乐专业训练中非常重要;高考视唱教学宜从五线谱介入并用固定唱名法训练;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以先用击拍法后过渡到划拍法;音乐创作在视唱训练中的运用;"内心所觉"的培养;视唱要求具备基本的歌唱能力;视唱速度要适中。  相似文献   
68.
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了心理因素在声乐学习和唱过程中的作用,阐述了在歌唱活动中拥有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将最佳的心理状态运用到声乐学习和唱中。  相似文献   
69.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主导作用表现在:要针对性地备课;要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要有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70.
歌唱是人声的艺术,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裁体。但由于人声音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具象性特点,以及加之发声器官的隐蔽性,使歌唱教学中要求完美的声音塑造与良好的发声器官状态的联系难于理解与把握,在表现作品和塑造形象上增添了难度。为解决歌唱中声音的抽象性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歌唱过程中借助“联想与想象”的方法,使歌唱训练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