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348篇
科学研究   254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9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1096篇
  2013年   1016篇
  2012年   1026篇
  2011年   1143篇
  2010年   1011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成佳儒 《科幻画报》2022,(1):109-110
朗读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朗读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学生才能够积累、感悟、运用语言。如何提高朗读呢?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和坚持,还需要保持长盛不衰的兴趣,以及老师的适时引导。  相似文献   
32.
1.做好朗读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听老师读”,能激起学生朗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备课一定要“备读”,教师首先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凡是要让学生“看”的部分,最好背下来,反复琢磨手势和表情,做到声情并茂,朗读才有感染力。2.保证朗读时间。教师要有计划地做好朗读安排,  相似文献   
33.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尤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正因朗读存在诸多好处,所以教师需要创新朗读教学的模式让低年级语文课堂绽放新的精彩.  相似文献   
34.
新时期以来,香港流行音乐歌词中的都市形象在不同的历史分期呈现出鲜明各异的艺术特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社会性因素,而"港人"意识的变化则是其重要的心理成因,由此可分为确立期、膨胀期和消减期.这三个时期的歌词都市形象各有其规律和成因、成就与不足,但都反映出都市生活对人们的情感态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小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运用朗读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收获快乐,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3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语感,熏陶情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7.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朗读对于学生学好语文十分重要,是一项基本的训练方式。因此,有效的朗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素质的一项重要技能。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提出一些训练措施和提高有效朗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才能整体感知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主旨。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39.
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到作文时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让"巧妇不再难为无米之炊",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把积累与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积累带来的益处,这样,积累才会有内驱力。  相似文献   
40.
江道军 《文教资料》2011,(31):68-69
本文探讨了新视域下培养学生朗读语感的方法,认为培养朗读语感是加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