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1776篇
科学研究   386篇
各国文化   126篇
体育   244篇
综合类   460篇
文化理论   99篇
信息传播   68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573篇
  2014年   1254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848篇
  2011年   1188篇
  2010年   1015篇
  2009年   961篇
  2008年   1074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645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针对学生习作语言平淡乏味的问题,我校提出了“凡写必引”的要求,即只要提笔写作文,脑海中就要有引用诗词名句的意识。“熟读唐诗三百酋,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作文时若想引用古诗佳旬,即使不能信手拈来,也定能妙笔随现。原本以为这点要求小菜一碟,因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校学生每学期都要背诵大量的诗词曲赋、文联旬经。然而,事实不容乐观,学生所背的经典诗词在习作中却难以寻觅。是什么让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呢?学生答曰:“不知怎么用。”那么如何让学生知道怎么用?  相似文献   
952.
“铺采摛文”的说法最早源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他认为,“铺采摛文”是赋的外在形式特点,是一种铺陈文采的写法。然而从今日看来,这一写法的应用远远超出了赋的范围,甚至跨越了时空,贯穿古今。  相似文献   
953.
真话的“敢说”与“乐听” 据载。宋真宗有一天与大臣一起钓鱼,好长时间无鱼上钩.真宗觉得好生扫兴。这时有个叫丁谓的大臣,在一旁看得清楚明白.便上前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原来是真龙天子把鱼吓跑了。真宗听后,龙颜大悦。不快之情顿消。这个惯于说假话的丁谓后来挤掉寇准升为宰相。  相似文献   
954.
人们大都把唐诗发展历程分为初盛中晚,这四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士人心态不同,因而诗风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在怀乡诗上也有若干体现。初唐时期虽然不是怀乡诗发展的高潮阶段,但却是唐代怀乡诗发展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它在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等方面为唐代怀乡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唐代怀乡诗不能忽视对初唐怀乡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5.
刘立志 《文教资料》2014,(36):41-42
《关雎》一诗《诗经》中的名篇,教学之中要注意语言训解、诗旨、评论与影响等不同环节的设计,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中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956.
幼儿园入园活动环节存在着流程化的问题,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利用这个时机,把安全维护、家长沟通、幼儿教育等较好地结合起来,完成各环节活动中蕴含的目标,让这个活动群真正产生其重要的作用。结合学习视频上的经验,在入园活动中主要做好巡视关、清洁关、晨洁关和活动关这四关。  相似文献   
957.
清仁宗《温室》诗贴落,绢本,深姜黄色,竹青绫条压边,蓝绫条绷裱.距今已近2个世纪,藏品保存尚好,是避暑山庄的殿堂陈设品。《温室》诗贴落以大字行楷书写,运笔沉实;气贯而通达;骨立肌丰,锋正而豪圆;墨饱凝重,枯湿而有致;纸幅布白适度,天地款宜,显示了仁宗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书法艺术造诣。诗的立意尚好,是由皇家的安富尊荣,想到亿万百姓物质生活资料的"贫乏",寄予同情。  相似文献   
958.
中国古代军旅诗歌成就斐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战争观。热爱和平,慎战非战;进行义战,以战止战;厌恶朝政、军政腐败,渴望忠臣良将的出现;歌颂英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就体现在我国古代优秀的军旅诗歌中。  相似文献   
959.
中国古代文论在一脉相承的过程中往往又体现出各成系统的特征。以"势"为例,《文心雕龙·定势》首次将这一概念从文学理论的角度予以系统阐释,之后各朝论文之作皆有所涉,在唐代文人的相关诗论作品中更是蔚为大观,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势"之内涵在被继承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为发展。着重从历时的角度探讨唐五代诗格类著作中涉"势"之论,通过同一朝代不同文人的相关论著以窥探"势"论之同与异,在理论探索的同时,力求借助这类著作进一步了解其与近体诗成熟、繁荣的关系及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0.
赋诗言志     
正"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今天所说"抒情"不一样,那个时候的"志"大都关联着政治、关联着教化,不是私人性的,而是用在社交场合。外交使节讲究"受命不受辞",即只接受使命,至于在谈判桌上如何交涉应对,要靠随机应变。为了不致在表达外交意见时出现言辞上的失礼忤怒对方,又能达到预期的外交目的,"赋《诗》言志"成为春秋时期相当盛行的一种外交惯例和风范,即运用《诗三百》中某些适当的诗句来表达心志。赋诗者借用《诗三百》中的现成诗章来婉转说明白己的志意,因而他既要对原诗内涵有透彻的理解,又要巧妙地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