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5822篇
科学研究   21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94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而《新课标》也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古人说得好:“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走好迈向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2.
自从导数进入到高中数学后,便不断有创新的定义和题型围绕其出现,给高中数学题增添了新的生机.笔者就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遇到的一道导数创新题进行了些许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53.
物理教材是物理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的重要依据。每一次课程改革,都能极大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让人耳目一新,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人教版教科书中依然有几个值得质疑的地方,在此谈谈个人的拙见,与同仁们共商。  相似文献   
54.
日前从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启动工作会议上获悉,武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出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质疑精神。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十年以来,课堂教学已经发生变化,但还存在学生主动参与程度不够,教学方式不太丰富,现代技术与学科缺乏整  相似文献   
55.
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看大学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特点,大学治理逻辑、结构和过程也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学治理的文化、结构和过程只有得到治理行动者的真正认可才具有正当性。在正当性的基础上,行动者才会从内心真正产生服从的义务。对大学治理进行正当性分析,不仅有利于构建稳定的大学治理环境,同时也是探索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56.
钮丽霞 《甘肃教育》2014,(13):98-98
正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新知,形成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只有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构建出一个真正高效的课堂。对此,笔者尝试引导学生从自主质疑入手,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一个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精彩舞台,构建真正的、致力于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一、抓住课题质疑,找到理解  相似文献   
57.
一、问题来源: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3-5第十六章第四节《碰撞》,课后有一道练习题,原题如下:质量为m速度为v的A球跟质量为3m的静止B球发生正碰。碰撞可以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  相似文献   
58.
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与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深入探究了唤醒其问题意识的方法,以期使他们的数学质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9.
如何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始终处于平衡——失衡——再次平衡的不断反复渐进的过程,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探索的关键。在数学活动中,我尝试创设质疑辩驳的活动形式,旨在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持续深入发展。下面,结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片断加以阐述这一活动的环节构成与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60.
武贵珠 《甘肃教育》2011,(24):83-83
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此话强调了教师“相机诱导”的重要性。事实上,也只有在相机诱导之下,学生才能通过“自为研索”而达到“自求解决”的目的。笔者认为,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是通过简单的“问答式”引导来让学生获得知识,而应采用恰当的诱导,让学生对文本知识自觉地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下面。笔者就以《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为例,来谈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相机诱导这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