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韦力 《收藏》2012,(19):96-99
秀野草堂本《昌黎先生诗集注》11卷为顾嗣立采择魏仲举本、王伯大本及东雅堂本等诸家笺注,参以己见删补而成,刊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顾嗣立(1669~1722年)字侠君(图1),人称闾丘先生,江苏长洲人氏。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四年被召至京师,五十一年中进士,五十三年荐入武英殿,纂辑鸟兽虫鱼广义,传世有《秀野集》《闾丘集》《侍林韶濩》等。  相似文献   
42.
《北京档案史料》2005,(1):99-130
这部分奏折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止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共35件,为那桐在这一时期上奏朝廷的奏折及奉到朱批的存稿抄件汇集。那桐时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外务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会办大臣、步军统领管理工巡局事务大学士等职。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曾作为朝廷专使出使日本。因此,这部分奏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与本书此前刊登的《那桐日记》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43.
“武英殿聚珍版”是版本学、目录学中最常见的名词,它的来源与鉴定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也是在版本鉴定中最容易混淆的问题。本文就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历史、刊刻情况、版刻特点展开论述,并联系实践工作,从版本鉴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主张和见解  相似文献   
44.
故宫的无梁殿——浴德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故宫的武英殿之西,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小型殿堂,50平方米左右,这就是浴德堂。进入浴德堂的人很少。就是当年在宫中效力的太监也很少能目睹这座神秘殿堂。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早年曾至此探访,最近故宫大修,又应邀出席武英殿竣工典礼仪式,再次进得浴德堂,得以端详其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45.
闲人 《收藏》2008,(7):86-86
清乾隆十四午(1749年),乾隆敕命东阁大学士梁诗正,仿照宋徽宗时的《宣和博古图》,把收藏存清内府的青铜器1436件按其造掣绘图,标明尺寸、最量、铭文,著录成《西清古鉴》。乾隆二十年由清内腑划印成书。  相似文献   
46.
杨萌 《收藏》2008,(9):72-72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又号青原、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逢(páng)戈庄(今属高密市)人。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其祖父刘棨(qi)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土,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称刘文清。刘墉书法初看圆、软、滑,仔细审视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其书法的境界可用“静”“淡”“清”三字概括。  相似文献   
47.
陈禾源 《武当》2009,(8):50-50
在武当山南岩的峭壁之上雕刻着四个均为6尺高的巨大红色摩崖——“福寿康宁”。其中,“寿”字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七月礼部儒士王颐所书,“福康宁”三字为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夏言所书。在“寿”与“福”之间又竖刻着“明嘉靖二十年岁次辛丑八月望日刻石”的落款。“福寿康宁”四字虽非一人所写,亦非一时所书,但其摩崖的时间和工匠,则应是同人同时所刻,字迹中隐含着和谐、清静、淡泊的蕴意,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道家修炼的千古秘诀。  相似文献   
48.
燕益得 《收藏界》2010,(5):101-104
刘墉,尝于乾嘉年间官拜大学士衔,"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的官位。刘墉还是乾嘉年间书法界的领袖,平素作书喜用浓墨,是故又得到了流传更为广泛的"浓墨宰相"雅誉。  相似文献   
49.
王英辉 《收藏》2007,(8):80-80
有清一代,文人墨客及达官贵人总喜欢在厅堂或书房悬挂的中堂两侧配以名人楹联,久之成了一种风雅模式,这也使得楹联艺术在清代极为盛行。近几年来,笔者有幸欣赏到清季名人联墨数十副,且多出自高官名士之手,洋洋大观,别具风采。其中清同治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瑞常墨宝印象尤深。  相似文献   
50.
清朝有位戴熙先生,工书善画,能诗擅词,一度纵横于书坛画坛和文坛,文艺圈里有头有脸。仕途也顺利,道光十二年中进士,道光十八年出任广东学政,道光二十八年官拜兵部侍郎。照这进度下去,用不了几年,就能做到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至不济也能派驻地方做总督,过一把封疆大吏的瘾。然而很不幸,到了道光二十九年,戴熙兵部侍郎的位置还没暖热,就被劝退了。正史上说,道光让他写对联,他写错了字,所以“罢其人值”,“降三品京堂休致”。所谓“休致”就是退休,就是卷铺盖走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