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4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9篇
教育   18906篇
科学研究   1636篇
各国文化   183篇
体育   747篇
综合类   995篇
文化理论   182篇
信息传播   174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609篇
  2014年   1543篇
  2013年   1285篇
  2012年   1755篇
  2011年   1926篇
  2010年   1612篇
  2009年   1682篇
  2008年   1961篇
  2007年   1609篇
  2006年   1307篇
  2005年   1199篇
  2004年   1135篇
  2003年   1012篇
  2002年   932篇
  2001年   736篇
  2000年   574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文章围绕着修辞和语言哲学,就修辞和修辞学的归属,修辞的定义,修辞是否贯彻语言生成的始终,语言里是否存在修辞的零形态,以及“修辞用多了成为语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澄清一些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52.
理想信念问题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理论功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高校的哲学教育 ,应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铸造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为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正确的思想导向。  相似文献   
53.
理论创新是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众多创新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和题中应有之意,要做到理论创新,既要求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还要求人们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不断锤炼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54.
四、三封未发出的申诉信 这三封未发出的申诉信是杨献珍于1975年5月从白庙监狱被放逐到陕西潼关后,就几个理论问题向党中央、毛主席的陈诉。1975年8月中央专案组办公室给杨献珍作了《关于叛徒、里通外国分子杨献珍的审查结论》,带到潼关,责令杨献珍签字面押,因该结论同事实完全不符,杨献珍当场予以拒签,并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了申诉书,如实地陈明了实际情况,要求党中央、毛主席为他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但这个申诉书上只讲了有关他的历史、政治方面的问题,没有讲到他在理论方面长期所蒙受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55.
认识的主体以群体的形式与客体相对应;这一群体又是多种多样十分复杂的,人们对此划分的标准也各有差异,这就不利于对认识群体的了解和把握,笔者试从认识论的角度,从认识的客体方面进行分类,即以主体的认识对象来划分,这既可以促进对认识群体研究的深化,同时对调动认识群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行为,无可避免地带有文化传统的烙印。中西方文化传统在哲学上的殊源、思维上的差异、政治模式上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上的反差,决定了我们的创新教育的艰巨性。为此,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建立大人才观和长效性战略意识,注重创新精神和良好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创新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57.
58.
59.
马小丹 《文教资料》2006,(34):30-31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对“治学的道德”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在高校中,学者——也就是教师——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高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体现者,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因此本人提出了教师应该遵守的四条准则。  相似文献   
60.
死亡本能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底层,即潜意识中,在意识层面会有不同的反映。作为敏感心灵的作家总是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直接写人生命死亡的,也有写人精神死亡状态的,作者深入到人心理底层的本能,特别通过对情欲力量和心理变态的渲染,表现人性的内在冲突、灵魂的挣扎。强烈的物欲、爱欲使人性扭曲而死亡本能得以激发和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