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1篇
科学研究   13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首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戴望舒  相似文献   
452.
今天,人类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建立人类的普遍论理或普遍价值的要求极为迫切,既然问题的提出并不是西方思维模式演绎的结果,而是基于全人类命运的共同要求,那么对问题的回答,也就要借鉴人类有史以来所有文化的思想资源从而作出回答。产生于八百年前的古代东方的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正为当代人类社会普遍论理或普遍价值的建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启示.可以说它对于21世纪人类社会建立世界新秩序从而得以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性价值。  相似文献   
453.
苏曼殊的诗歌集革命气质、浪漫情调与禅子法性于一体,而这一艺术特色又跟他既是民主革命志士,又是耽禅性真的僧人,同时还是个情缘未了的俗人这一特殊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454.
苏曼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人,他集画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僧人、革命者于一身.住他短暂的三十五年的颠簸生涯中,他的身世和经历都有一种传奇性色彩,历来为许多人探寻不已。他身披一袭裂裟而情缘未了.在一次次的人生旅程中遇到了爱慕他的女性.他在感受到异性的温暖之爱的同时竭力拂去这一世俗的欲情他时而清醒,时而迷狂,时而显示出鲜活的人性光芒,时而又循着看不  相似文献   
455.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这是2006年11月,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给“六尺巷”的题词。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456.
鲁迅、果戈理《狂人日记》在体裁、形式和表现方法上,虽有某些相同或近似,但鲁迅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借鉴。两个狂人貌似神殊。就思想内容的深度而言,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果戈理所难以企及的。二者都采用"以狗喻人",都呼喊"救救孩子",但形同质异,在思想和创作上有着某些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57.
苏曼殊的诗歌集革命气质、浪漫情调与禅子法性于一体,而这一艺术特色又跟他既是民主革命志士,又是耽禅性真的僧人,同时还是个情缘未了的俗人这一特殊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458.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享有盛誉的重要诗人,创作过不少优秀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他的作品有两类,一种是讲究音韵节奏,注重音乐美的作品,一种是不押韵,追求散文美的作品。前者的代表作有《雨巷》、《烦忧》以及晚期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元旦祝福》等,后者的代表作是《断指》、《我的记忆》、《对于天的怀乡病》等。应该说,这些诗尽管风格迥异,却都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459.
为了解决舰艇航行中GPS定位存在的电离层延迟、观测噪声和整周模糊度等主要技术问题,运用双频观测、宽巷组合、自适应卡尔曼(Kalman)滤波等方法,对上述定位精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进一步提高GPS动态定位精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0.
清末苏曼殊的振兴佛教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苏曼殊的振兴佛教思想简论何建明关键词苏曼殊,佛教革新苏曼殊是近代中国一位知名的诗僧,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佛教革新思想家。他的佛教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清末一些维新志土和“宰官”“白衣”对本来就极度衰微的佛教所发动的攻讦而进行辩驳,阐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