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霄 《新闻世界》2023,(4):74-77
安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大,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红旗渠精神等合力构成了安阳文化“超级IP”,其中殷商文化内涵丰富,是安阳市重要的文化品牌。新时代挖掘与传承殷商文化,打造殷商文化IP,推动殷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殷商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建构殷商文化新亮点、新业态、新品牌。  相似文献   
72.
"石",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之一.在秦汉时期,作为重量单位,一石为百二十斤;应用于量制,石相当于斛,即十斗为石;应用于官秩,若干石从标识俸额多少的度量衡单位发展成为划分官制级别的秩级单位.将"石"作为一个概念,分别从度量衡和官制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着重探讨秦汉时期"石"的特定内涵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分别采用以太网(EtherNet)、局域网和互联网(Internet)的B/S和C/S结构,使用SQL Server 2000为数据服务器,以PB8.0和HTML及ASP为开发工具,实现了殷商文化数据库的建立与查询.  相似文献   
74.
商代地理研究是殷商历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在王国维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甲骨卜辞“计日干支与地名系联法”和“同版卜辞地名系联法”以及“异版卜辞地名系联法”。其后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丁山、郑杰祥等以及日本学者岛邦男、松丸道雄等为商代地理考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5.
殷商时代科技成就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科学技术繁荣发达,其中先民在天文学、医学、数学、化学等诸多的研究方面,早在殷商时代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许多领域处在世界的前列。这在甲骨文中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76.
77.
郑金洪 《寻根》2006,(4):119-122
吴姓起源于泰伯、仲雍兄弟。周太王古公宜父生三子,泰伯居长、仲雍居次、季历为三。季历于昌,聪颖有德,时值殷商衰微,古公宜父因言:“我世当有者,其在昌乎?”有意传位给昌。但昌父季历居三,有违当时传统嫡长继位制。泰伯、仲雍深知父意,为使季历继位,兄弟便结伴出走,辗转来到长江三角洲三吴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荆蛮地区,自号勾吴,“荆蛮父之,从而归之者干余家”,立为吴泰伯,都城梅里,即今江苏无锡市,市里梅村乡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78.
楚枉 《今日科苑》2010,(1):181-182
河南安阳永兴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安阳县水冶镇,成立于1993年,2002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3200人。公司植根于殷商文明的厚重文化沃土,成长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十多年的艰难打拼已把公司打磨成一个集炼铁、炼钢、连铸、制氧、发电为一体的,资产达17亿元的大型民营钢铁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79.
移民是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都在进行的社会活动。周代正是我国移民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规模不间断的移民对当时的政府机构设置,社会法令制度和官制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清末司法官制改革难以一帆风顺,臬司甄别工作更是饱经艰难。臬司甄别是清末司法官制改革的一部分,同时还是一场激烈的官场博弈。清廷既想效仿西方以走上司法独立之路,又想顺势加强中央集权,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消极抵制,导致臬司甄别工作最终未能真正落实。本文基于清末司法官制改革中的臬司甄别进行研究,以便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