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178-178,57
《喜福会》这部小说围绕四对母女进行叙述,母亲是故事发展的中心人物,母女关系是小说的主题。现利用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母女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解读。母女之间从隔阂冲突走向和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主流文化和华裔边缘文化从冲突逐渐走向交融。  相似文献   
102.
103.
前几天,好朋友李芸气冲中地来到我家,水没喝上一口,就直入主题地要求我当一回判官,原来近日她和她女儿沈文之间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冲突.李芸为此气得伤心落泪,因为女儿提出脱离母女关系,以后再也不回家了.  相似文献   
104.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以后新时期即从80年代后期至今典型的女性主义小说为研究对象,着重以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供的理论为依据,从女性主义文学中表现的女性意识,女性文学的美学意味和形式,以及女性文学的继承和超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有助于推动此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李清照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她用她的作品倾诉了对国对家的热爱。她爱国,对时政关注颇深:她更爱家,对丈夫有深深的依恋。晚年家国两失,无限凄苦。  相似文献   
106.
《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1989年出版的畅销小说,讲述了四对母女的故事。四个出生在中国而在成年后移民美国的母亲和四个出生在美国的女儿的性格各异,而母女间的会话更是矛盾不断,表现了母女在社会、文化和个人价值观上的差异。对此,该文依据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对《喜福会》中母女之间的对话交流进行分析与探讨,发现其中多次出现违背合作原则的对话,但是却没有导致对话中断,反而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冲突。然后通过对李军、程乃珊两个英译本的全面考察,解释《喜福会》虚构对话的翻译策略和复现原作虚构现实的等值性。对此,该文旨在通过合作原则论证译作对叙事话语主题功能的捕捉,从而为小说翻译批评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7.
西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通过四对母女关系的冲突与融合,折射出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展现了作者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此次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及共性,在坚守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探索中西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8.
在文学作品中,母爱常常被讴歌为照亮人类心灵的第一盏明灯。但是在莫里森的小说《爱》中,畸形的母女关系成为小说《爱》中最大的一个悲剧。通过心理分析的视角解读畸形母女关系的成因及其对主人公克里斯汀产生的影响,呼吁人们对心理关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9.
吴文君 《母婴世界》2014,(1):120-123
掌钢琴的缘起在我心里,学钢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让女儿学钢琴,最初是源于她出生时,看到她那双纤长的手。这细长的手指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学钢琴的手。这个想法那时候就埋在了我心里。  相似文献   
110.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讲述的是四对华裔母女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小说一发表就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关注。本文以母女之间的冲突为切入点,以中美两国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为主线,一方面讨论了中美文化差异在母女冲突中所产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分析了文化冲突对于移民心理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