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通过对当代女性诗歌中母亲/女儿主题的内涵及变迁的深入思考,可以发现,21世纪初的女性诗歌具有更加开放的女性意识,其对母女关系的书写不仅是对男权文化建构的理想母亲形象的一种叛逆,也表达了女性对自身母性的怀疑,更是对现存传统家庭伦理的全面消解。  相似文献   
162.
张洁作为新时期的女作家,对母女之间的情感关系进行了新的书写.作品《无字》从几位有血缘关系的女性出发,描写了母女之间由于共同灾难而建立起来的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不论是爱人、父亲、兄弟、朋友的母女共生固恋情怀.同时《无字》中的母女关系超越了狭窄的血缘至亲的限制,书写了同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张洁对这种母女关系的书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张洁基于个人人生经历,对经验世界的进一步的延伸和领悟,是个案的写作.张洁的《无字》闪耀着女性进步思想的光辉,是女性自我认识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3.
母女关系是莫里森关注的焦点,而爱与爱的缺失是其作品着力表现的主题,她的新作《慈悲》也不例外。依照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从爱的缺失、爱的寻找和爱的回归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所体现的女儿对母亲的依恋,以期找到奴隶下一代走出伤痛获得救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4.
谢仁芹 《教师》2013,(23):49-49
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学生L的妈妈一直联系不上孩子,非常焦急,情急之下给我来了电话,希望我联系宿舍同学,让L给她回电话,我安慰家长后,立刻打电话给L宿舍同学,宿舍同学也始终联系不上L。L是外地人,本地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身上钱不多,我们猜想L估计住在本地同学家,我让其他同学先休息,第二天再想办法。第二天一早我赶到学校,从L舍友  相似文献   
165.
李燕 《文教资料》2012,(3):35-36
数名结构中"两+具有逆向关系亲属类集合名词"类可以根据名词自身的意义可以分为"两夫妻"类和"两母女"类,并且"两夫妻"类在使用中多有歧义,两类所表示的总人数也有所不同,应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6.
苏雪林长篇小说<棘心>的女主人公杜醒秋折射着作者自己的心态.杜醒秋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新潮女性,其爱情悲剧的祸首元凶是母女之间的情爱.正是这温柔的陷阱,造成了女主人公紫色(份痕累累)的心.  相似文献   
167.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台湾长篇小说领域,女作家林海音的《晓云》和郭良蕙的《心锁》,透过以女性为中心的不伦之恋故事,大胆碰撞了婚外恋描写的题材禁忌,由此探讨了女性婚姻与爱情的复杂命题,且敏锐地触及了台湾经济起飞时代社会价值观的最初变异.通过两部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本文意在揭示两位女作家企图表达的真相: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弥漫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价值观冲击下,传统的情爱观念和婚姻生活原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女性所追求的爱情婚姻理想往往会在现实中破灭.  相似文献   
168.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坛上的新生代作家,虽出版了仅三部小说,已赢得了评论界和普通读者的好评。本文叙述了谭恩美在中西文化夹缝中适应的心路历程,分析了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强烈的东方意识,以及东西方读者对她的作品有可能产生的不同的兴趣点。  相似文献   
169.
至爱情深     
风吹云雾,扬起她的长发,这一刻,岁月无声,笑语依旧,即使流转了无数光阴,来去了多少春夏秋冬,经历了几许悲观离合,都永远那么清晰地铭刻在我们两个人的生命里了。[编按]  相似文献   
170.
《历史无情》与《月牙儿》关注混乱局势下上层世宦之家母女和下层贫民母女两代的命运。《历史无情》中的凤英和《月牙儿》中的“我”奋斗过,努力过,挣扎过,但最终没有希望,没有出路,不论做何种努力都是枉然,都逃不脱悲惨的结局。母亲的以前正是女儿的现在,而母亲的现在也正是女儿的未来,最终走向母女殊途同归的命运。两篇的女主人公出身不同,追求目标不同,处事态度不同,生活轨迹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最终指归是命运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